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河津市府西社区:运行“时间银行” 守护夕阳美好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07

土豆、茄子、鸡蛋、西红柿、葱……

4月28日上午10时许,河津市城区街道府西社区河津市委家属楼小区,六旬老人薛志安到门口的超市买了蔬菜,将其送到八旬老人王辉家。薛志安帮王辉扫地、擦桌子、收拾厨房,他边干活边和王辉老人聊天。

干完这些活后,薛志安将图片上传至该社区“时间银行”志愿者微信群后,他的“时间银行”账户上多了8个积分。

薛志安今年61岁,是府西社区“时间银行”的一名志愿者。平时只要王辉有需求,薛志安都会上门为其提供帮助。“我们是一个单元的邻居,能帮到她,我很开心。”薛志安说。

薛志安的另一个身份是河津市委家属楼小区物管会主任,他责任心强且乐于助人,尽管已年过花甲,但只要有机会,他总是热心帮助小区的高龄、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

翻开薛志安在社区存档的“时间存折”,上面清楚记录着他每次服务的日期、内容、存入时间和积分。

“相比高龄老人,我身体还硬朗,买菜、干家务都能轻松完成。现在还能干得了就多去帮助身边的老人,等我年龄大了需要帮助时,就用这些积分兑换服务。”薛志安说。

王辉老人独居,由于年龄大了,若要做些像买菜、做家务等这些体力活显得有些吃力。由于老人和子女不在一个小区,而子女平时要忙工作和其他事情,只有周六、周日能来帮老人打理生活,其余时间的家务活就靠社区志愿者完成。

“社区开办‘时间银行’这项服务真好,我有什么需要,给薛主任打个电话,一会儿他就来帮我了。”王辉老人说。

“时间银行”是府西社区推行的一种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鼓励身体硬朗的低龄老人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按一定的规则储存积分,当低龄老人需要帮助时可提取积分兑换服务。

“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通过走访,摸清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情况,包括年龄、家庭情况、需要提供哪些服务、联 系电话等,征得老人及家人同意后,纳 入社区时间银行数据库。建立时间银行微信群,将老人、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纳入微信群,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随时在微信群发信息或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该信息发送到微信群里,志愿者及时认领、提供服务。”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薛亚云介绍。

府西社区是个老龄化社区,老年人居多。为解决独居、高龄、留守等老人在生活上需要帮助的问题,社区于2024年9月推出“时间银行”的做法。做公益、存时间、换服务,让低龄老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坚持公益性、互助性、激励性、持续性原则,将志愿服务与居家养老、助残助困等巧妙结合,探索营运“时间银行”,让“老有所为”赋能“老有所养”,为社区互助养老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薛亚云说:“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分为助餐、助洁、助急、助医、助聊等方面,我们在做好这些服务的基础上,下一步,计划整合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吸纳专业人员进来,为老人提供温情陪伴、心理安慰等服务,使辖区的老年人更好地安享开心、幸福晚年。”

记者手记

河津市府西社区实施的“时间银行”模式创造了一种非货币化的劳动力“储蓄”机制,通过充分发挥低龄老人的作用,有效缓解了社区养老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了社区内部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时间银行”还唤起了人们对互助、信任、社区精神的重视,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联结。它提醒我们,最珍贵的养老资源不是金钱和技术,而是那颗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心。

 记者 李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