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8
□晚报采访团
4月21日,本报刊发《小区治理 看鼎鑫华府》之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地方前往取经,众多市民前去打卡,尤其是新华、百度、今日头条等全国20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
鼎鑫华府到底有多美?到底美在哪?到底对基层治理有哪些启示?
4月25日,本报编辑部组织采编人员,深入鼎鑫华府集体感知。
4月25日,晚报采编人员在鼎鑫华府集体采访。记者 茹雅 朱超逸丁 摄
(一)
走进鼎鑫华府,仿佛踏入一座鲜活的文化殿堂。在这里,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融入生活的点滴,化作治理小区的“金钥匙”。
景观文化以深厚的底蕴成风化人,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在亭台楼阁间流淌,无声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节庆文化以独特的魅力成雨润人,书春送福、谢师活动等,凝聚邻里温情,传承美好品德;物业文化以贴心的服务成光暖人,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鼎鑫华府用实践证明,文化治理是提升小区品质、增进居民福祉的有效路径。它不仅打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培育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小区借鉴其经验,让文化之花绽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绘就和谐、幸福的生活画卷。
漫步鼎鑫华府小区,深深感受到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每一处角落。从南湖文化园的红色记忆,到华夏文化园的历史回响;从锦绣中华园的遗产瑰宝,到各文化园的特色景致,无不彰显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
在这里,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品,而是融入居民生活的“活教材”。它以春风化雨之势,滋养着每一位居民的心灵。党建引领与文化浸润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文化品位,更构建起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新形态。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文化力量润物无声。期待鼎鑫华府小区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凝聚人心,以文化为桥梁促进和谐,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鲜活经验。
(二)
踏入鼎鑫华府小区,仿佛穿越时空,开启了一场文化与艺术的沉浸之旅。这里以匠心独运的设计,将河东大地的历史文脉与现代美学完美融合,每一处景观、每一处设计都在诉说着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鼎鑫华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文化从营销噱头变成了生活刚需。南湖文化园的党日活动、华夏文化园的研学课堂、大书房里的读书会——在这个投资庞大的文化景观群中,最珍贵的或许不是那些精雕细琢的微缩景观,而是文化如何像空气般渗透进居民的日常呼吸。
这个立志做“文化容积率最大”的小区,其实是在探索一个更宏大的命题:当钢筋水泥的居住空间升华为文明容器,当推窗即见的不仅是园林而是五千年文明长卷,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怎样的质变?
鼎鑫华府为我们点亮了一盏值得期待的灯,期待这样的文化情怀,能为我们的城市空间注入灵魂!
在走访鼎鑫华府小区的过程中,记者被这里独特的治理模式深深震撼。这个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和居民满满幸福感的小区,不仅是一方居民福地和风水宝地,更是一方精神圣地和文化高地,它就像一座城市中的温暖港湾,处处彰显着文化与服务的力量。
踏入鼎鑫华府,映入眼帘的不只是现代化的建筑,更是一座“文化大观园”。南湖文化园里,红色景观庄严肃穆,让人们在休闲漫步间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华夏文化园以亭台楼阁、艺术景墙等为载体,展示河东大地悠久灿烂的文化,再现古中国文明的辉煌……这些文化园不仅是景观,更是居民精神滋养的源泉,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这里的物业服务同样令人称赞。物业管家服务团队从居民生活的细微处着手,开展感恩、文明、服务等主题活动,解决装修纠纷,关心孤寡老人,为居民圆梦舞台……这些点滴善举,让物业与业主之间亲如一家。在鼎鑫华府,每一位居民都能真切感受到关怀与尊重。
鼎鑫华府的成功,是我市小区治理的样板,为其他小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它证明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文化与服务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关键。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小区借鉴其经验,共同构建充满温度与活力的美好家园。
(三)
走进鼎鑫华府小区,看到的是绿树成荫的宜居环境,感受到的是深入人心的文化力量。
微雕景观、彩绘壁画、名言长廊、巨型影壁……鼎鑫华府文化建设以讲述中国故事为主题,打造了多处文化园,将文化融于建筑、景观、服务等各个环节,用实践诠释了何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这种将文化实体化、场景化的设计,让居民可在漫步中触摸历史,于休憩时感悟文明,让每一处景观都成为居民的精神灯塔。
更令人触动的是,鼎鑫华府的文化不仅停留在景观层面,还通过节庆活动与日常服务浸润人心。这种以文化为纽带的管理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感受“家文化”的同时,也为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
漫步于鼎鑫华府小区,仿佛置身于一个中华传统美学殿堂,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其精巧的建筑、精致的管理服务和精深的文化内涵,而这些都体现在方与圆之间。
建筑上,精巧的斗拱层叠交错,完美融合了古典韵味与现代工艺;天圆地方等设计理念贯穿于各类建筑中,暗含和谐之道,诠释着“君子不器”的多元发展智慧,直观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这里的方圆之道,不仅展现在建筑形态上,更渗透于企业管理与服务中。规章严明、标准清晰的管理方法,如方般规整有序;同时,团队向心力十足,似圆般包容融洽。这样的刚柔并济,让秩序与温情并存。从建筑到服务,文化始终是核心。在党建引领下,这里的方圆智慧承载着家国情怀,传递着安定和谐的美好愿景。
方圆之间,既是空间艺术,也是管理哲学,更是文化传承。鼎鑫华府以独特的方圆哲学,构建起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大观园。
(四)
走进鼎鑫华府文化大观园,“美”是人们的最初印象,也是直抵灵魂深处的终极魅力。
美在风景。这种美来自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大观园里,草木青葱,繁花似锦,一步一风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巧夺天工的微雕景观、风景秀丽的南湖岸畔……尽显艺术与审美,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生活的山水画卷。
美在人文。如果说景美是表象,那么文化美则是内核。锦绣中华园内,中国的50余处世界遗产和40多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呈现,居民不出家门便能饱览文化奇迹,还可以在大戏楼里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完成一场“跨时空交流”。
美在力量。弦歌不绝,生生不息。“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在家和文化园内,家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新二十四孝、家规家训、家书家信……这些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传递“以小家带动大家”的理念,最终实现“社区有灵魂、居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踏入鼎鑫华府,“幸福生活 今日启航”的标语映入眼帘。这里的幸福,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浸润在一砖一瓦、一言一行中的鲜活日常。
文化是鼎鑫的灵魂。园区内青铜浮雕诉说千年故事,石刻碑文蕴含哲思;“家和文化园”传承家族脉络,“南湖文化园”熔铸红色精神,处处皆有文明印记。亭台喷泉相映成趣,四季花木勾勒画卷。每一处景致,既是视觉享受,更是心灵归处;温暖是鼎鑫的温度,诗意是鼎鑫的底色。
保安守护平安,物业排忧解难,清洁工扮靓家园。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者,将“以心换心”融入服务,正如鼎鑫老员工所言:“守护万家幸福,我们也倍感幸福。”从文化传承到生态宜居,从匠心服务到温暖人情,鼎鑫的幸福是多元交响,是细节诗意,更是镌刻在每个人笑靥里的温暖底色。
(五)
鼎鑫华府,是居住小区和文化景区的统一体。这里,公园连公园,处处是文化,无愧中国文化大观园之称。
走进鼎鑫华府小区,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与和谐氛围,这里用生动实践诠释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用丰富的文化景观塑造基层治理的深厚底蕴。一个人的文化塑造一个人的人格,一群人的文化塑造一群人的集体人格,在这片社区热土上,鼎鑫华府以文化为纽带,将个体精神凝聚成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文化浸润无声,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凝聚红色经典的南湖文化园、串联河东历史的华夏文化园、融合世界遗产的锦绣中华园、藏书10万册的大书房……这些文化景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相融合,让居民在茶余饭后的漫步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滋养,成为塑造集体人格的重要基石。
丰富多元的节庆文化活动,为邻里交流搭建了平台,中秋赏月、端午包粽等活动打破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疏离感,让居民在互动中增进情感,培育出守望相助的社区精神;物业的贴心服务文化,从维修响应到节日关怀,每一处细节都传递着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高尚居民公约》的推行,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准则;高尚公民光荣榜的设立,更通过居民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推动文明习惯养成,提升整体文明素养……
鼎鑫华府的实践表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文化精神的凝聚与升华。通过文化建设塑造集体人格,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让社区从“陌生人社会”转变为“温暖大家庭”,这种以文化为内核的基层治理模式,为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也为新时代社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鼎鑫华府的社区治理,是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典型,是运城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的标杆,在全市可推广,在全省可推广,在全国也具有推广意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