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28
“华为ICT学院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在宝贵的求学生涯中,我学到了科技前沿的专业知识,收获了作为一名职业人才必备的素养,现在我已经入职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成为一名职业IT人。”谈起自己在运城师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运城师专)的求学经历,曾经荣获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高职网络赛道一等奖的赵俊林至今仍然很自豪。
产教融合,为国育才。近年来,运城师专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自2015年起,学校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模式,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校企合作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音乐系参加河东非遗经典剧目展演。 (资料照片)
校企携手——
打造人才成长摇篮
教室里,此起彼伏的鼠标声如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同学们盯着电脑认真学习,有的翻书查看资料,有的相互讨论,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浓厚。这是运城师专数计系华为ICT学院学生一堂编程设计课的场景。
代课教师薛凯是企业驻校讲师,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上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操和技能。学生们能充分享受到华为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和配套服务,企业负责给学生上好课、服务好,助力学校建立和完善以云计算专业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标准实验实训室,培养ICT领域技术技能应用人才。
华为ICT学院是华为公司主导的,面向全球的校企合作项目。运城师专华为ICT学院成立于2021年,是华为公司为该校成立的打造ICT人才的基地,是运城、临汾区域首家华为ICT学院。几年来,该校紧紧依托华为公司,联合山西西点科技有限公司,由传统的学校单方培养转变为校企双主体育人,为传统老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收获了职业教育的新成果,目前华为ICT学院已经成为运城师专的“金专业”之一。
运城师专校企合作从2015年开始,历经“探索—规范—深化”三阶段发展,逐步形成成熟的办学模式。初步探索阶段,该校以实习实训和就业推荐为主,与5家企业建立基础合作关系,初步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框架。重点在音乐、美术等专业试点“工学交替”模式,积累实践经验。从2018年开始,该校合作的企业扩展至12家,覆盖ICT、交通运输、文化艺术、公共服务四大领域。
在校企合作中,该校逐步完善和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形成“双主体”育人机制,合作内容拓展至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互聘、技术研发等全链条。目前,该校建成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8个,校外实践教学中心15个。
在谈起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发展,华为公司运城代表处总经理安超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在校企合作育人中,华为与运城师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信息与通讯专业群建设基础不断得以夯实,专业规模全省遥遥领先,专业育人初见成效。下一步双方将立足“新双高”背景和“五金建设”,就产教融合、服务当地产业数字化转型、寻求更多生态合作伙伴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书写教育科技融合新篇章。
运城师专党委书记王卫国表示,华为公司作为知名企业,与师专百年老校传统优势结合,不断为教育数字化发展增添新动能、新优势,培养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下一步,学校将创新ICT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好华为公司先进的技术资源、成熟的管理经验及科技创新平台优势,致力于信息化与智慧校园建设、ICT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和科研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培养数字产业人才新生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构筑运城师专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聚焦学校“新双高”和升本目标,从今年开始,运城师专将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加强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将进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办学模式,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打造市级产教融合示范校,重点推进国际化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多专业科技技能的人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数计系华为ICT学院学生在全省职业大赛中获佳绩。(资料照片)
产教融合——
“双主体”协同育人
舞蹈演练厅里灯光璀璨,音乐悠扬,学生们展示软开、基训、身韵基本功,表演民族民间舞、剧目……用灵动的身姿、坚定的步伐和炽热的情感,展现自我、释放激情的舞台,展现了每个人的成长蜕变。这是运城师专音乐系校企合作班期中汇报演出的场景,也是该校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真实写照。
该校校企合作班实践教学负责人谷玉峰表示,教育教学要和实践相结合,要和职业发展相融合,才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教学中,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办学,加大社会实践力度,让学生们不仅学习得到了进步,还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人生感悟,为下一步走入社会成为专业有用的人才打下了基础。
音乐系副主任庞国太告诉记者,近年来,运城师专音乐系为了提高办学质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合作办学,共同育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建构从课程教学到实践训练和舞台创新实践的有效路径,不断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具有较高文化修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舞蹈专业高等人才。
从共建产教学院到“双主体”协同育人,目前运城师专与5家优质企业深度合作,覆盖9个专业,形成“一专业一特色”的产教融合格局,培育了大量的专业人才。2024年校企合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2.5%,对口就业率81%,薪资水平高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15%。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6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项。“华为ICT学院”再度荣获“全国优选级华为ICT学院”,通信软件技术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排名占榜第三。学校获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基地院校”,这是全省第二家、我市首家获此称号的学校。
目前,数计系华为ICT学院学生华为ICT认证通过率92%,对口就业率85%。华为ICT学院累计输送5G网络工程师300余人,助力运城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并荣获市政府“产教融合突出贡献奖”。音乐系舞蹈表演专业与山西红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共建项目推出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敖包相会》、 原创舞剧《嫘祖蚕赋》,先后入选山西省文化艺术基金项目,演出场次超50场,带动20名学生签约省级艺术团体。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与山西清大育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共建摄影短视频实训室、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育的学生作品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同时校企联合承接文化墙设计等社会服务项目8项,让专业走进了社会,让学生走出校门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另外,公共服务系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与北京航安华旅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项目包括航空模拟舱实训室、芮城新南张机场实践教学中心,去年招生957人(创历史新高),民航安检员资格证通过率100%,学生实习覆盖北京首都机场等12家单位。2024年共建“航空服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流程闭环管理。
人才共育——
校企合力点亮未来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城师专办学环境不断提升,资源全面升级,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目前,运城师专与企业共建实训室26个,企业派驻驻校教师4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行业导师占比70%,校企联合开发课程32门,真正实现了人才共育的目的。
近年来,在校企合作育人中,运城师专和相关企业双方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原则,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基地,双方共同成立基地管理机构,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实训、实习、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基地的有序运行。去年,该校和企业共建茶艺实训室、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实训室、形体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并投入使用,为学校职业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学子们提供了“身边”的实践基地。
在教育教学中,该校通过“名师引领、校企互聘”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师资互融通道,组织校内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为日常生产活动提供支持,支持骨干教师送教入企,促进与企业深度交流,拓宽校企师资互融通道。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和职业素质要求,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巩固了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实现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在实践中,该校还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访企拓岗”,开展调研,积极对接,从不同层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将课堂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提升。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围绕国家教育方针,下一步,该校将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实施“五金工程”,即“金专业”,建设3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ICT、交通运输、文化艺术)。“金课程”:开发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融入AR/VR虚拟仿真技术。“金师资”: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引进企业技术骨干。“金基地”:新增数字文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金教材”:出版校企合作特色教材,申报规划教材。
对于未来发展,运城师专校长张瑞建表示,积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依托运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联合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航空服务学院两个产业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上,将对接“一带一路”:与中资企业合作开设“中文+职业技能”海外班,培养国际化工匠。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联合企业开展电商助农、非遗产品设计等项目,年培训乡村技能人才500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路径,更是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使命担当。学校将党建工作为指引,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高校办学内涵,加强校企融合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贡献职教力量。”王卫国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