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永济:当好“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排头兵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18

“永济有诗意,有温度,更有活力!”这既是游客对永济的赞美,又是永济市井生活的写照,更是永济市当好“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排头兵的目标和向往。

去年以来,永济市立足文旅资源优势,认真贯彻运城市委“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部署要求,以道路联景区,以文化提品质、以旅游聚人气、以商业增活力,着力打造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态融合、全民化共享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样板,为实现产业转型,推动消费升级,增加群众就业,促进城市更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注入了新活力。

强基——让游客体验感更上层楼

50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永济段、58公里的涑水河旅游公路永济段、39公里的沿山旅游旅游步道全部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万固寺抢险修缮等8个文保工程,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达到挂牌评定标准;万固寺至鹳雀楼旅游复合廊道全面完成,五老峰基础提升一期基本完工,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文旅服务能力的基本保障。加强文旅基础设施投入是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去年以来,随着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爆、游客量的大幅度增加,永济市把完善提升文旅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进。

2024年,永济市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鹳雀楼周边乡村振兴基础提升工程——沿黄河生态建设项目;投资2100余万元,建设了万固寺至鹳雀楼旅游复合廊道,新增了自行车道、游客服务中心、鹳雀楼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投资2.06亿元,实施了五老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目。

在提升文旅产业硬件的同时,永济市还把推动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作为提升文旅产业的“软件”来抓,更换标识标牌,强化人员培训,创新推出主题文创,全力打造智慧旅游。

“我们在永济市购物场所、酒店、火车站、汽车站、主要交通要道设置了永济旅游资源图、导览标识牌、灯杆广告牌等标识标牌。”永济市文旅局局长薛翠凤介绍说,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永济市主要景区对服务人员进行了旅游服务礼仪常识、导游语言规范与技巧、旅游景区营销、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为了能够将各个景区串联起来,永济市创新推出了主题文创,设计了“跟着悟空游永济”通关文牒及文创盲盒,并于去年国庆节期间在永济市5个国家4A级景区开展“天命人集结卡”活动,用“一卡”“一章”串联永济市所有A级景区,全面促进消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为了给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永济市去年还开发了“一码当先 漫游永济”720VR全景漫游永济小程序。游客通过扫码,就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永济的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和美味佳肴,还可借助手机精准定位景区、住宿和餐饮。

游客感言:“在永济旅游,不仅能处处感受到诗意和温度,更能体验到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引流——让文化IP成为流量密码

“哇,仿佛置身动漫电影《千与千寻》同款‘水上列车’之中,太梦幻了!”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河南游客李璐与同学因为在网上看了永济市拍摄的《开往春天的水上列车》文艺宣传片,所以专程来体验了一把现实版的“水上列车”。

为了把游客引得来、留得住,让游客玩得好、还想来,永济市根据节假日推出了系列文旅活动,通过不断强化永济文化IP,为永济文旅打开流量密码。

永济市在春节期间举办“我在河东过大年”——“龙腾耀永济·晋彩中国年”主题活动,推出13项文旅活动;在清明节期间举办“河东自古春来早 更上层楼赏百花”、“春映普救寺”、“‘音’为有你 不负春光”、雪花山首届汉服花趣节等系列活动;在“五一”期间联合该市所有A级景区推出主题文旅活动40余项;在暑期联合各景区紧紧围绕大众化、多样性和品质化的旅游消费特征,推出“邂逅落日”、“尽享18度的夏天”、“唱响神潭”K歌大赛等活动;在国庆节期间以“畅游蒲坂山河、共庆祖国华诞”为主题,在各景区举办46项活动。

同时,打造“四季游”精品线路20余条,开发“这里最早叫中国”系列研学课程;《梦境·西厢记》《中国红》演艺实力“圈粉”;编排大型情景剧《旗亭画壁》,在“与辉同行”山西行直播间进行首演,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新创本土题材蒲剧《还阳珠》在该市及周边县(市)演出,受到观众的普遍赞赏。尧王台景区入选2024年度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富华里等3家民宿被评为运城条山驿精品旅游民宿;“与辉同行”“跟着悟空游永济”“吃货节”等活动精彩纷呈;纪录片《颜真卿》山西卫视全国首播在永济发布;永济市被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蒲剧(梆子戏)文化起源地、舜陶文化重要起源地。随着对永济文化IP的强化,更多游客开始认识永济、走进永济、爱上永济。

“要实现从‘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的乘数效应,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薛翠凤表示,下一步,永济市将围绕“人气、特色、高端”,以五老峰景区、鹳雀楼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壮龙头、塑业态、强要素、促营销,着力做好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当好“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排头兵。

融合——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与商业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文化为商业注入了灵魂,而商业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繁荣。

立足丰富的非遗资源,永济市把赓续非遗传承作为突破口,探索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永济市新增11名县级非遗项目传承人,9项县级非遗项目;积极搭建非遗产品展销平台,组织非遗文创产品参加2024年运城非遗文创新品推介活动暨运城礼物非遗市集,组织非遗进景区、“红娘牵线”等活动,带动形成非遗消费热潮。

在激发非遗活力的同时,永济市还深度探索“文旅+”融合模式。推出了“鹳雀楼+普救寺+铁牛馆+河东葫芦园”“五老峰+凡谷归真现代农业采摘园”“伍姓湖+雪花山+东开张乡村游”3条“非遗+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业实现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体育+旅游”,组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活动、首届环山西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省形意拳大赛等赛事活动,催生火热的“体育旅游”经济;推出“旅游+乡村”活动,指导推荐蒲州镇、城西街道申报“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并成功入选,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完善“旅游+交通”,在火车站、高铁站推出“悟空带您游永济”“跟着红娘游永济”不同主题的公交花车,并设置打卡点,热情服务引爆“水上列车”,结合不同的节假日主题和特色项目,推出4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

下一步,永济市将加快“永济牛肉饺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围绕“四品一汤一面一饺”培育50家特色美食体验店。实施云居康养、拾叁民宿等项目,发展“周末经济”“度假经济”。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打造可看、可学、可购、可品的“永济礼物”特色门店。高标准开展星级餐饮、住宿、购物门店评选。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虞乡扯面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丰富非遗体验业态,不断擦亮“旅游满意在永济”品牌。与此同时,融合文商旅要素,在城区激活演艺、赛事、会展、夜间消费,打造中心城区商业圈、舜帝山公园夜经济圈、体育中心赛事圈3个城市消费地标。在乡村突出好山好水好文化,激活休闲、文化、研学消费,打造虞乡、蒲州、开张3个乡村消费热点。

“文旅是永济的门面担当,文商融合我们必然要当好排头兵。”永济市委书记谢澎表示,下一步,永济市将更加注重业态创新、服务提升、文商旅互动,突出文旅产业的富民强市属性,既要让永济文旅持续“火下去”,更要让从业群众钱袋子“鼓起来”,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