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17
记者 张君蓉
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也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市纪委监委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靶向施策、综合发力,动真碰硬全面破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线索摸排涉及项目232个,通过补充完税证明、四邻签章、缴纳契税等资料,已解决问题线索207宗,涉及套数7085套;其余25个问题,针对不同情况、类型,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登记一批、移交一批、销号一批、核实一批”的有效经验做法,已经逐项向有关部门移交处置。
党政引领谋大局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症结并非在登记环节,而是物权设定的法定要件不全,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超审批范围建设、税费未缴清等原因造成。难题的背后是群众的办证难、安居难,交易难、融资难,入户难、入学难。这些都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和热点。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核心在于为民办实事。为了让不动产权人切实感受到整治成效,市纪委监委多次调度部署,明确工作要求,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问题为导向,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及时印发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工作方案,指出问题,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有力推动了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步伐。同时,组织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分管领导和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召开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推进会,对存量登记难题再攻坚,对重要问题线索再解决。此外,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持续深化“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改革。诸多举措之下,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整体得到明显提升,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观,方法措施得到有力改进,工作成效日益进步,全市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整治工作稳步向前。
深化改革解难题
在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整治工作的同时,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及时总结整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新的“登记难”问题产生。
“交房即交证”颁证改革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与各办证相关单位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确保工程在竣工验收备案完成之时,具备办理首次登记的条件。据统计,中心城区已有金悦华府、晋府捌号、晋府玖号、鑫马央玺、万和城、紫郡城上城、铂悦府、碧桂园等10个项目累计开展“交房即交证”,涉及房屋套数12492套,惠及群众37476人。
不动产“带押过户”也给群众带来很多便利。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和金融机构联审联办,打造“二手房转移登记+抵押注销登记+抵押变更登记”三合一的“带押转移”登记新模式,大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目前共办理二手房“带押过户”172宗。特别是对于新建商品房“带押过户”,专门研究制定办事指南,并为建投·博府项目试点办理了我省首宗新建商品房“带押过户”业务。这一举措在2024年省不动产确权登记座谈会上得到通报表扬。目前共办理新建商品房“带押过户”66宗。
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市基本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热联动过户办理服务。群众只需在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窗口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即可同步办理水电气热过户业务,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前,已向水电气热等部门推送不动产转移登记信息8566条,水电气热过户办结5653件。
整合资源优服务
为优化服务,解决群众反映的“办证慢”“办证不优”等问题,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设置“一窗受理”综合业务窗口8个,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一窗办理”。同时,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业务咨询资料预审窗口,确保群众“一次申请”“一次办结”。此外,还增设“即来即办”窗口,受理抵押注销等简易业务办理,并为老、弱、病、残、孕、军人等特殊群体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绿色通道服务。2024年,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共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145092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37698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0187件。
在市纪委监委相关派驻组的监督推动下,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积极开展帮办、导办服务,主动推行延时服务、双休日“不打烊”服务和对行动不便、生病住院等特殊群体的上门服务。2024年,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19次、延时服务187次。
此外,针对每年暑期“入学季”群众办理不动产业务量剧增的实际,该中心和税务部门联合延时,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提供“综合受理、审核、查询、纳税、发证”一条龙服务,确保群众“进得来、办得成、少跑腿、更便利”。
部门联动促整治
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我市以“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抓手,不断加强信息基础建设。
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积极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对接,全面拓展不动产登记延伸服务,通过“一窗受理”平台与公安、民政、银保监、编办、市场监管等五部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政务网实现与法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公证处业务信息的共享和核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同时,该中心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应用,依托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在中心城区8家银行建立不动产登记服务站(点),现场受理预告、预抵押和抵押登记业务,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办结”;3家房企试行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线上受理业务,实现不动产首转批量业务“不见面审核”。
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和“一窗受理”平台,打造不动产登记“域内通办”“跨省通办”试点,目前市本级与我省临汾、陕西渭南,平陆与河南三门峡,河津与陕西韩城等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互认互通、异地通办。
在为群众谋幸福的价值导向下,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责、督促跟办,一批批“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被“限时办结”,曾是难事、堵点的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一件件方便快捷、细致入微的暖心举措从党员干部的交流论证中走进现实,不断刷新企业家、老百姓对我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的评价与期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