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春日馨香 文学情长

——管喻新作《马齿菜》见面会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15

记者 游映霞

4月13日,管喻新书《马齿菜》见面会在中心城区文脉·河东书房拉开帷幕。运城市作家协会于此谈论《马齿菜》中那些存在于旧时光,却依旧鲜活滚烫、感人至深的故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67个生平故事,从微观视角串联不同时代生活图景,《马齿菜》堪称中国母亲群像之缩影。围绕这部著作,与会作家从“时代精神”“创作价值”“传承意义”等多元角度,在字里行间探寻真谛,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洞察不凡。研讨中,大家深刻意识到,文学创作绝非孤立存在,它是时代脉搏的精准回应,是对时代精神的深情礼赞与弘扬。

呼应时代精神

“这本书高度契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作者在整理父母故事及历程时,反复重述家族记忆,让血脉传承的温度,穿透岁月的重重阻隔。如今我们倡导本土化、原创化表达,书以微观视角串联起不同时代的生活图景,在平凡之中彰显非凡,堪称中国母亲群像的凝练缩影。在当下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中,此书以真挚的文字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阅读的热爱,启迪心智,及时回应了社会对深度精神滋养的迫切需求。”作家张建群说。

《山西日报》原副总编辑张占鹰认为,“管喻新著《马齿菜》出版,这份喜悦,就像春日里绽放的第一朵花,令人心醉。书中那位老太太慈祥善良,坚韧不拔,令人敬佩。读这本书,我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潸然泪下,内心满是对书中母亲,以及像她一样的老一辈人的无限敬意。一路走来,管喻的创作风格从青涩走向成熟,如今他的作品犹如春日里繁茂的森林,汪洋恣意、丰富多彩。而《马齿菜》,更是以真挚情感和朴实文字,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我也将满怀期待盼望着更多这样触动人心的作品出现”。

作家王慧说,在媒介化生存的当下,生活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渐趋融合。文学领域亦如此,写作与阅读倾向于“亲民”风格。管喻老师的《马齿菜》可谓“小而美”。书中人物“小而美”,母亲历经磨难,还热心助人。题材“小而美”,母亲生活困苦却秉持朴素信念,传承珍贵德行。篇幅也尽显“小而美”,管喻老师讲故事能力高超,文章长短皆有,却因以叙述短句为主、人物语言保留古汉语精髓、对沉重话题采用“哀而不伤”的笔触,读来利落且意味深长。

挖掘创作价值

文化学者、诗人马文海说,“《马齿菜》就像万荣笑话,透着无尽的诙谐与蓬勃的生命力。万荣笑话从田间地头一路欢歌,走向世界舞台,这份‘奇绝’的文化传播力,与书中母亲故事的质朴底色,就像同根而生的两棵树,根脉相连。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马齿菜》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母亲的传奇经历,更在于为我们示范了如何从乡土中提炼出宝贵的精神密码。当管喻将母爱转化为文本时,实则是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期待以此为起点,运城能从尧舜禹这一原点再次出发,以原创之力激活传统,让世界都能听见河东大地发出的声音”。

《山西日报》驻运城市记者站站长李宁波说,“管喻身为职业记者,以亲身实践完美诠释了新闻与文学跨界融合所产生的强大生命力。他那句‘把动物当人写,人当动物写’的写作观,为无数从业者打开了叙事的新维度。《马齿菜》蕴含生活智慧的锦囊,既有文学的深厚底蕴,又具备影视化改编的天然张力。管喻本人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自然流淌于文字之间,让沉重的岁月记忆也浸润着豁达的生命力”。

作家张雅茜说,“我深知在新闻与文学双赛道间寻找平衡的艰难与挑战。从小说创作转向新闻写作,这两种叙事逻辑的切换,就像在严谨客观的大地与自由想象的天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新闻要求我们敏锐地捕捉真实,而小说则允许我们进行诗意的重构。这种跨界经验,让我更能读懂《马齿菜》中那些藏于细节深处的匠心。书中以‘马齿菜’(不死草)为隐喻,巧妙地突破了个体母亲叙事的局限,精心勾勒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晋南女性的群体画像。那些勤劳坚韧、宽容持家的品质,不仅是河东女性的生动缩影,更折射出北方游牧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下所孕育出的强大生命力,她们就像‘不死草’一样,以柔弱之躯撑起了家庭与乡土社会的根基”。

审读传承意义

“《马齿菜》从灶台、药盒、皂角这些细碎的生活点滴处,精准地拎出人性最本真的闪光。这些故事戳中了读者的共鸣,原来我们记忆里的母亲,都带着相似的坚韧与温柔,这正是文学最动人、最具感染力的力量。”青年作家谢荣鹏、王阳一致认为,“《马齿菜》这本书没有繁复技巧的堆砌,文字里流淌的全是真挚的情感。这份返璞归真的表达,看似轻松,实则最难驾驭。”作家杨星让说,“书写母亲的作品浩如烟海,《马齿菜》却能直抵人心。这份文字功底,恰是对万荣文化中‘以真性情写真生活’传统的最好延续。当方言俚语化作文学养分,母亲的故事便超越了个体叙事,让我们得以透过它,触摸到那段充满温度的历史。”作为全书插图绘画者,杨建斌分享了深刻感触,“我努力抓取故事中最感人的场景配画,有的画是流着眼泪运笔的。我深深感到,管喻先生在阅历丰富、熟识世事之年提笔写娘亲的真实故事,用多方位视觉、多写作手法,活灵活现地把母亲身上洋溢的好人形象一一勾勒出来。”

市作协主席王振川从乡土叙事的传承与革新方面,对《马齿菜》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评价。《马齿菜》以母亲故事为经,老运城风物为纬,织就了一幅鲜活的时代图景。书中不仅道尽生存的艰辛,更通过市井百态让读者触摸河东大地的文化肌理。作者笔下的“努力生活”与“隐忍坚韧”,既是个体生命的注脚,亦是地域精神的缩影。从传播角度审视,我们注意文学创作既要保有精神高度,亦需关照读者体验,这考验着策划与呈现的智慧。期待作家们以《马齿菜》为契机,深耕本土文化富矿,在坚守文学品格的同时,探索更接地气的表达路径。让佳作既能传递精神价值,又能引发市场共鸣,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社会效应的双赢。这不仅是作者的使命,更是整个文化界需共同破题的方向。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