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报时间:2025-03-31
□聂鑫森
唐代诗人李贺,在《昌谷北园新笋》一诗中写道:“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新笋挣开笋壳,拔节而长,“一夜抽千尺”,何其喜人。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对于选拔年轻人,并让其担任重要职务的关键是别具慧眼选出好苗子。《世说新语·识鉴第七》记载:“褚期生(褚爽)少时,谢公(谢安)甚知之,恒云:‘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士。’”
褚爽,字茂弘,小名期生。他少年时好学、品优,长大后,《续晋阳秋》称他“俊迈有风气”,官至中书郎、义兴太守。谢安说:“褚爽成不了人才,我再不相人了。”他熟悉褚爽,故作出判断,后来果然应验了。
另一则写道:“小庾(庾翼)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乃共议用桓温。刘尹(刘惔)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庾翼临死前,推荐他的儿子园客去代任荆州刺史,但朝廷有疑虑,担心园客会不听指挥。其实知子莫如父,庾翼明白儿子是个没有野心的人。而选派桓温,正如刘惔所言,他一旦成气候就无法控制住了。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对于年轻人担任要职,而且升迁快,一般人都难以理解,有见识的人或本人,不得不加以解说,以令其心服。“挚瞻曾做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早。’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早;比之甘罗,已为太老。’”(《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王敦认为挚瞻不到30岁,已任年俸“万石”的官,应是太早了。而挚瞻的解释合情合理:“我与大将军您相比,是稍微早了些;但与十几岁就封秦国上卿的甘罗比,我就太晚了。”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