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儿歌

来源:北京晚报时间:2025-03-28

□汪胜

明代吕坤所编《演小儿语》是我国第一部古代儿歌集。他收集了流传在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的46首儿歌,并将其编撰成书。这些儿歌文字浅显,内容生动活泼。如《打哇哇》:“打哇哇,止儿声,越打越不停。你若歇了手,他也止了口。”吕坤当时出于“训蒙之用”对很多歌谣进行了修改,并在每一首儿歌下面加了评语。尽管如此,《演小儿语》“利用儿童的歌词,能够趣味与教训并重,确是不可多得的”。最重要的是,《演小儿语》使后世的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了解古代儿歌的概貌,也使古代的一些儿歌得以保存。

清代郑旭旦所编撰的《天籁集》成书于康熙初年,郑旭旦在书中最早提出儿歌是“天籁”的说法:“天机活泼,时时发现于童谣。”书中收集吴越地区儿歌48首。一类是反映儿童生活和儿童心理的,这类儿歌既有成人创作的,也有儿童随口编唱的。这类儿歌有的用于游戏,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的类似于绕口令,锻炼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如“一颗星,挂油瓶;油瓶漏,炒黑豆”。还有的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另一类则是表现成人的生活,主要由成人创作向儿童传唱,儿童虽然不懂儿歌的内涵,但音律上的节奏感往往使儿童乐于接受并传诵。

继《天籁集》之后,清代悟痴生共收集吴越儿歌23首编撰成《广天籁集》,因其内容和形式都与《天籁集》相似,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两本儿歌集相提并论。例如钟敬文先生在《民间文学概论》中提到,“清代郑旭旦的《天籁集》和悟痴生的《广天籁集》中,记载了近七十首儿歌,为我们保存了极宝贵的古代儿歌资料”。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