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27
■武青山
河东故土,生于斯长于斯,我们试图读懂它的山脉河川,读懂它的秋冬春夏。
于文字间品读它,一如对话自己的母亲。
描摹对家乡的挚爱,待执笔泼墨,方才发觉家乡竟有诸多可书之人、可歌之事。
中条山绵延数百里,舒展臂膀,佑护着这方水土的温凉,演绎千年跋涉的风雨跌宕。
西侯度燃起的第一束火光,洞穿人类前行的雾霾;中条山山麓,黄帝与蚩尤一战,华夏自此树祖立宗;西陵女缫丝成衣,开启人文大幕;尧舜禹禅让位、安民生、施仁政;安邑铸鼎划九州,立邦建国启元。中华文脉,自此绵延五千年绝代风华,古老河东大地留存风格万千的艺术珍品,成就了诸多文人墨客笔底的秦风汉韵、唐诗宋词,传唱众多的人文佳话。一曲《南风歌》,丰裕了芸芸民生;一阕《登鹳雀楼》,激昂了志士雄心。《资治通鉴》映照杏花碑,秉承着河东傲岸的高士风骨。
行走于河东广袤土地上,去探寻千万个村庄小镇。在落寞的小村巷尾,在喧嚣的城市转角处,总会发现斑驳沧桑的雕梁画栋。西阴的灰土遗存,东下冯凌乱的陶罐,乃至熟视的大洋村泰山庙、墙下村的关帝庙竟皆位列国保。河东故土,一代工匠,雕琢的生活记忆,是为璀璨的精神族谱,平凡而至伟。置身庄重的老建筑前,仿佛穿越至前朝时空。青砖路回响先贤的足音,恍惚可见,长衫老者儒雅之态,笑谈风月。闭月凝思,感悟历史长河沉淀的古朴韵长,令人不禁心生敬仰,乃至敬畏。
崔家河遗址,闪耀的彩陶鱼纹盆,蕴含五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痕迹。庙底沟文化的昌盛、龙山晚期的变革,夏商早期国家的辉煌,中华文明延续的脉络。它佐证了我们的来时路——黄河拐弯处,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是华夏文明的启航之所,是孕育了最早中国的吉祥福地。
偶尔恍惚间,不禁心生疑惑,这些深厚的文化宝藏,是否为我们父辈铸就?我们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承接这份光明,并延续至今?
家乡朴实的农耕生活,与这些俯拾皆是的千年文脉,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袂?
儿时的家园,流露着说不清的神秘。
村东头歪斜的“镇风塔”,是否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雷峰塔一般,隐逸着诉不尽的怨愁?
用作教室的舞台,幕起幕落间,曾经上演几多前因旧缘?
在我的印象中,村子是一溜的土坯屋,是榆树村外绕的葱郁,是夏天知了不停的嘶鸣,是冬天簇拥的篝火暖意。
小时候,月中所见的是远山如黛,是小河清冽,是春种秋收中的季节更替,是大雪曼舞下的鹊窝摇曳。
上学后,课文《中条山的风》所描述的那座山,它吹来的风,越过我家的墙头,跌落我家的小院。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东望蜿蜒的山脉,目光翻越最高的山岭,畅想着山那边的风景。
熟识村里的人,熟知身边的事,又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寻常。
练功的大爷,走路虎虎生风,冬天里,露着棉絮的袖头。打麦场上,十指叉开抓地,手背托一小孩。前来挑战的武者,皆非他的敌手。
小村的日子,普通得如同夏天的雨、秋天的风。
春耕秋藏,给予父辈满足的,是金黄的麦穗、茁壮的玉米,是一头老牛、一群鸡兔。
村外河埝上有高高矮矮的槐树,四月的河堤甜香馥郁,老井青石台边的清晨,一溜的粗瓷大碗,一溜的粗布壮汉,一溜的恣意笑声,一溜的晨雾袅绕。
最令人欢喜的是,队上的菜地开园,茴子白无比瓷实,透着亮光的茄子、西红柿咧嘴笑着,生吃都是一份惬意。
趴在田埂上看民兵打靶,高高的土塬冒起尘烟,子弹就落在了地埝上,捡了子弹壳换铅笔橡皮。有解放军叔叔骑着高头大马从村里大街飞驰而过,马蹄声嘚嘚。小钢炮前伸着大拇指比画,要把几里外的“敌人”干掉。
乡下孩子玩得野,村里村外闹翻了天。饿了啃干馍,渴了饮井水,困了睡柴堆。潺潺流淌的小河,是我们最喜欢的去处,男孩子脱光了衣服,赤条条地钻进水里扑腾。
小孩子有顽皮的,晚上会结伴偷西瓜,被看瓜的大叔逮住,一番训斥,却换得品尝西瓜的福利。
暑天夜里,爬上高高的麦秸堆,数着晴朗夜空中的星星,碾过的麦秸柔软顺滑,就这样静静地抱着甜梦入睡。
大队部的房子里,堆叠着竹子编织的笸箩,笸箩里桑叶嫩绿,青白色的蚕宝宝长胖、结茧、羽化……
翻阅这一本本生活“书籍”,重拾儿时的众多记忆,似乎通晓了,那时候欣欣向荣的养蚕收茧,想必便是西陵嫘祖缫丝的人文传递。
故土曾洪水肆虐,我们的祖先开山疏水,开垦良田,一路欢歌。日子就这样一代一代沿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未曾改变。
恰是日常生活中的辛勤劳作,蕴藏着岁月的璀璨光辉,呈现着时光沉积的纹理纵横,描摹着文化底蕴的色彩斑斓,解析着文明的基因图谱,由此诞生了少年天才王勃,催生了古文运动旗手柳宗元。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风情,不正是祖祖辈辈简单生活的场景描摹吗?
“历史不是褪色的画卷,而是永远滚烫的文化热血。不朽的历史记忆,不是冰冷的青铜器,而是永远生长的文化年轮。”
黄河之东,歌不尽千年的厚度。
倘若历史仅有这一条道路,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应当行走的征途,是我们的祖辈从荆棘中开辟出的血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与祖辈双向奔赴。
薰风楼上,角铃声回响千年古韵。盐湖的《南风歌》依旧吟咏。
涑水书院书声琅琅,与鸣条岗的风和鸣,河东故园沃野亘古,魅力永恒。
我们守望乡愁,收拾父辈行囊,扎根故土情怀。黄河故园翻开崭新的画册,又是一个峰回路转好时代,千年古邑,正跃动着新的脉搏。
条山逶迤,涑水如带。无数村庄在丰硕的天地间,浅吟低唱,风姿绰约。青龙河畔,西阴田园,千亩桑林葱郁,盐湖之滨已是来客如云,簪花写不尽翰墨风流,华丽辞藻难以书写家乡的绝代风华。
看过盛唐皎洁的月光,听过宋元铿锵的战鼓,用唐诗宋词的韵律,唱响家乡新时代的歌谣,再读家乡,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胸襟。
东风拂面,春光乍泄;桃杏烂漫,春水荡漾,春天的大门正徐徐开启。“一城两区三门户”的畅想和决策,恰逢其时,河东人民乘着新时代的劲风,如海燕搏风击浪,振翅飞翔。河东大地,已然生机勃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