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24
□记者 王露 张国平 文图
近日,一首由AI作词作曲的《新质永济》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平台上持续刷屏,成为热门话题。这首歌曲由永济融媒精心打造,借助前沿AI技术,为家乡献上了一份独具创意的音乐礼物,用别样方式展现出永济的魅力与发展。
AI生成初稿
前不久,永济融媒新媒体部负责人晓琴突发奇想——探寻AI眼中的家乡永济。“当时我就登录了今年火爆全网的国产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想看看它眼中的永济是啥样的。让它用1句话和3个词形容永济、为永济写对联、出旅游攻略,甚至模仿李白的风格、用沁园春的词牌及徐志摩的风格为永济写诗词,AI的强大功能让我惊叹不已。”晓琴回忆道,“后来刷视频时看到有人用AI给家乡写歌,我就想,永济也可以拥有这样独特的作品。”于是,她向DeepSeek下达指令:“请以‘新质永济’为主题,为山西永济写一首歌。”
令人惊喜的是,DeepSeek很快给出了与现在的版本大致相似的歌词。不过,其中也存在一些细节瑕疵,比如将永济的蒲津渡写成了风陵渡。晓琴和团队对歌词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整,使其精准展现永济的特色。媒体融合,AI也来融合一下。接下来,他们采用“DeepSeek+豆包”的组合形式,对歌词进行音乐生成。之后,团队又对歌词篇幅进行了精心修改,最终打磨出了如今的歌词版本。
后期制作
敲定歌词后,作曲工作接踵而至。晓琴打开豆包的音乐生成功能,为大家演示其中的奇妙之处:“这里的氛围参数有浪漫、欢乐、忧郁、鼓舞等9种类型,声音还分男声和女声。哪怕只改变一个参数,曲风都会截然不同。比如把浪漫氛围改成鼓舞,曲风马上就变了;甚至氛围不变,仅将男声换成女声,曲子也会大不一样。更神奇的是,就算所有参数都保持不变,让它再生成100次音乐,每次都能得到全新的版本。”经过无数次实验,晓琴和团队成员反复商讨,才最终确定了这首歌曲的旋律。
歌曲完成后,画面制作成为下一个关键环节。晓琴介绍:“之前我们用AI写了一首《蒲州谣》,还让AI生成了非常逼真的动画配乐画面,像‘铁牛镇守黄河口’‘鹳雀衔来千年云’这两句歌词,视频里铁牛和鹳雀栩栩如生,效果特别惊艳。”但对于《新质永济》,团队希望突出永济的人文风光和岁月变迁,因此决定采用“实景出镜”的方式来呈现MV。
反复调整
负责画面剪辑的小勇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他表示:“剪辑视频技术上不是难题,关键是要挑选出与音乐、歌词完美契合的素材。”为此,他一有空闲就到素材库里寻找,看到合适的就先收藏,然后反复筛选。最终,在近100段视频中精心剪辑出了这段2分钟的精彩画面。
“实景出镜”还给了晓琴新的灵感,“我们能不能用媒体人自己的形象生成专属数字人主播呢?这样既能让市民感到亲切,又充满新鲜感。”晓琴兴奋地说,“现在我已经琢磨出一个初版,但还不够成熟,我们团队会继续研究打磨,争取尽快推出成熟的数字人主播。”
永济融媒负责人卫明珠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牢牢占领新媒体传播主阵地,用最流行、最前沿的AI技术,让传统内容焕发新活力,使我们创作的短视频更具年轻态、潮流范和共情性。《新质永济》只是我们探索AI赋能的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将在更多领域进行创新实践。”
记者感言
科技浪潮下的媒体创新与文化传承
当AI技术在各领域掀起变革浪潮时,永济融媒以一首《新质永济》为我们呈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AI技术的强大超乎想象,它能快速生成歌词,创作出风格各异的旋律,让音乐创作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但这背后,更让我动容的是永济融媒团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面对AI生成歌词时的瑕疵问题,他们仔细甄别、反复修改,只为精准展现永济的古韵今风;为了确定最佳曲风,团队成员无数次实验、商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画面制作中,从素材筛选到剪辑,每一步都凝聚着对家乡的深情。
这不仅是一首歌曲的诞生,更是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只要勇于拥抱新技术,就能让内容焕发新活力,就能讲好家乡故事、传播好家乡声音。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创新作品,让文化在科技的赋能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 王露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