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14
□刘锁爱
在平陆最北边的傅岩山上,赫然耸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红墙绿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流金溢彩、气势磅礴、巍巍壮观。这就是载于史册、名扬海内外的傅相祠。
傅相祠 (资料图)
(一)
这座傅相祠,建于1995年,是后人为纪念圣人傅说而重新修建的第四座祠堂。祠区占地面积30余亩,区内有记载傅说为相时丰功伟绩的影壁,有巍然挺立的傅说石雕像,有风铃摇曳的琉璃凉亭,有进行庙会演出的戏剧大舞台,有拾级而上的大山门,有历代文人墨客、名流贤达为傅相祠题写的碑文,有上下千余年颂扬傅圣的诗词歌赋、翰林墨宝……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今年是傅圣的3360年大祭,后人斥资为傅圣修建庭院。所以,当重新迈进这座傅相祠的时候,眼前耳目一新。东西大殿气势宏伟,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条条长廊排列有序,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风铃摇曳,曲径回廊、彩绘勾勒,松柏常青、风姿绰约,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神圣而气派。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傅圣的诞辰。每逢此日,全县要举行公祭大典。海内外的傅氏后裔(傅赖罗同宗),都要到平陆寻根问祖,拜谒先圣。从1995年至今,庞大的海外谒祖团,远涉重洋回到平陆,为先祖宗祠的重建和相关建筑慷慨解囊、续继香火。其实,傅相祠的香火千百年来,在人们对圣人的敬仰中,一直绵延不绝。
(二)
历史上的傅相祠香客盈门、香火鼎盛。它始建于唐朝,唐以前已无考。此庙毁于日寇战乱和“文革”时期,人们称其为“圣人庙”。圣人庙的遗址在平陆县城傅岩山下、圣人涧河的西岸。这里的地名都以圣人傅说命名。庙里松柏林立、古木参天,佛塔耸立、殿堂鎏金,主殿、配殿、碑台、戏楼相映成辉,庙外山水相依、涧水环抱。每逢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独特胜景、一望无垠。“傅岩霁雪”便是古虞平陆的“古八景”之一。
那时,民间在四月初一至初十,为圣人举行庙会。其时,官员要举行官祭大典。庙会期间,妇孺结伴、香客盈庙、顶礼膜拜、虔诚之至。因为地处古盐道旁,各色人等络绎不绝,商贾云集、买卖兴隆、圣人佑福、国泰民安,成为一方之盛事。
小时候,常被大人们领着到圣人涧赶庙会。圣人究竟是个啥模样呢?我并不清楚。当我随着大人们来到圣人庙里祭拜圣人时,只见人头攒动、香火缭绕处,有一尊塑像披红挂彩、正襟危坐。香案上摆放着人们精工细做的花馍抑或堆积如山的麻花贡品。
出了庙门奶奶给我指了指一个并不大的小山包,说那叫“傅岩山”。奶奶说:“别看这山现在小点,古时候应该大吧!是圣人爷取土打墙给取小了。”小山之上永久地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傅岩”二字。碑立于金代,无论风霜怎样侵蚀、雨雪怎样吹打,“傅岩”碑刻总是不褪本色。
在圣人庙旁边,有平陆人祖祖辈辈住惯的土窑洞,其中,有一孔被人们称作“圣人窟”,人们说那是圣人打墙时住过的。在窑洞的高崖上,夹着一层黑黑的麦秸草,是圣人喂马时留下的。
只是,那时年纪尚小,并不知晓圣人爷是干什么的。当真正了解了傅说这一千古圣人,才觉得他的确是平陆人的骄傲,是华夏民族的自豪。
(三)
傅说是平陆太臣人,是我国殷商时期高宗武丁的贤相。他辅佐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并留下千古不朽的历史文献《说命三篇》。他被称为我国上古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科学家。
傅说原本是一名奴隶,但他自小就聪颖多慧、才智过人、禀赋超群。他既有儒雅之风,又有安邦治国的雄才谋略,却因身份卑贱而不被重用。当他不得其志隐居傅岩时,却看到在这里常年苦役的奴隶们,为保护道路而单调地重复着“水来土掩”的笨拙方法,愈发心急如焚。
古时,傅岩位于虞虢交界,崤函古道直贯南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经久不息的涧河在其道旁流过。每当雨季,涧水暴涨,道路往往被冲毁,行旅者怨声载道。这里常年驻守着一批胥糜(奴隶)刑人,治水护路。奴隶们简单重复的操作,往往承受着非人的折磨。傅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要用他的智慧为奴隶们解除痛苦,于是,他加入治水护路的行列,并在实践中创造了“版筑”营造技术。这项技术在3000多年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以后的打墙、垒坝、修围墙、打土坯、围龙屋、修民居、造长城等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建筑业的鼻祖。
傅说因版筑而名声远播,一时传为圣人。当时在民间巡访的国君武丁闻其人如获至宝,亲临傅岩与其对话。对话中,武丁得知傅说不但有版筑治水的本领,而且还是一位安邦治国的王佐之才。此时的武丁求贤若渴,他想立即启用傅说为辅弼大臣,但傅说是一名奴隶,依等级森严的“家传天下”传统,无法进入贵族领域治理天下。无奈,武丁在为其父小乙守孝三年之内,意纳贤,而借故不语,然利用先帝托梦之词,想方设法将傅说纳入朝野。突然有一天,他将群臣召集起来,说是夜里梦见先王成汤赐给一位圣人,名叫说,有安邦治国之才。而遍视群臣百吏,无一人像说也,便命画师绘出梦中的模样,命百官四处寻找。《史记·殷本纪》中有记载:“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
(四)
武丁的大胆提拔擢用,给了傅说用武之地,摄行当国,以朝诸侯。于是,君臣鱼水,广纳谏言,嘉靖殷邦,殷商中兴。武丁时期,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大的发展。植物水分生理学知识的记载,要比古希腊有关的记载早1000多年。手工业、医学、天文历法、甲骨文字、青铜冶炼业等,在殷商时期就相当发达。“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具备中国汉字雏形的甲骨文,在殷商时期已相当盛行;传统针灸学和医学上的耳、鼻、喉、牙、泌尿、妇产、小儿、传染等内外科,在甲骨文中早有记载,成了中华医学的宝贵财富。从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的玉器、骨角器,亦证明武丁时期手工业的超高水平。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最发达和国力最强盛的大国之一。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傅说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准则。首先,他给君王提出了“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的箴言,要求君王不要轻易发号施令,不要随便动用军队,不轻易赏赐不称职的人,不随便授予不能胜任的将帅,保证国泰民安。在提拔和启用百官时,他又给君王谏言:“惟治乱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一个国家的稳定在于百官,官职聘用不能任人唯亲,更不能赐给品德不好的人。这种论点在今天的选才上,仍不失为一种好的借鉴。
尤其是傅说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朴素唯物史观,告诫后人要做成一件事情,知道怎样做并不难,但做起来就难了,做好一件事情,要贵在实践。这番哲理,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对商朝的中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傅说作为历史上备受官民崇拜的一位圣人,比孔子还早了近800年。人们推崇他、瞻仰他、纪念他,就是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再一次站在傅相祠前,仿若与先贤目光接壤,在此,虔诚地向圣人致敬!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