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汉代灰陶博山炉:一炉千山香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14

□记者 杨颖琦

文物名片 

主角:灰陶博山炉 

出生时间:汉代 

尺寸:高26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在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帮助哪吒与敖丙保存魂魄、重塑肉身的七色宝莲,同电影中的其他道具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细心的网友也发现了,七色宝莲与西汉错金铜博山炉造型十分相似。而在盐湖区博物馆,也有一件来自汉代的博山炉,是用灰陶制作而成的。

初见这件灰陶博山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挺拔而优雅的身姿。它整体由炉盖、炉身、炉柄和底座四部分组成,通高26厘米,灰陶材质,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从下往上观赏,宽而大的底座支撑着整件香炉,底盘上刻有鱼形装饰;炉底凹入柄内,稳稳支撑着整个炉体,犹如坚实的大地承载着世间万象,柄身盘旋而上的线条也在指引着我们的视线继续向上。炉身则呈半球形,腹部微微鼓起,饱满而圆润。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高耸的炉盖。在炉盖的肩部,一周排列整齐的波浪形镂孔,似海浪一般向我们翻涌而来。这些镂孔不仅为炉内香料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更为整个器物增添了灵动与通透之美。透过镂孔,仿佛能看到袅袅香烟从中升腾而起,弥漫在那时的宫殿或庭院之中。炉盖的顶部则似山峦一般,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工匠们以寥寥数笔,就将山峰的不同层次勾勒出来。这些雕刻细节丰富,线条细腻流畅,将山峦的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叹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西汉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那个时代,人们开始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有所追求,还将这些追求倾注在身边的一个个物件之上。相传,汉武帝好熏香,就遣人专门模拟传说中的博山制作了一个造型特殊的香炉,是为博山炉。博山,则源自道教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在古人的观念里,博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常年云雾缭绕,山上遍布珍禽异兽和名贵草药,充满了神秘气息,也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之一。后来,人们将香炉设计成博山的形状,点燃香料后,烟雾从炉盖的镂孔中缓缓升腾,宛如云雾从仙山之中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仙境氛围。人们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焚香祭祀,可以祈求长生不老、福运安康。

此后,作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焚香逐渐在朝堂内外流行开来。王公贵族、文人雅客使用青铜、错金等昂贵材质的香炉焚香祈愿,寻常人家也用陶、瓷等寻常材质制成的香炉燃香祈福,感受那不同寻常的“仙意”。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博山炉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象征,承载着西汉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此刻,让我们循着袅袅香烟,探入那段悠悠历史,细品博山炉中的万象乾坤。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