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06
□南崇俊
惊蛰过后,伴随着温喣的春风,树木赶趟似的生出嫩芽。又是一年榆钱绿,青青的榆钱,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把我的思绪也带回到孩提时代。
小时候,物质缺乏,经济不宽裕,春季更是缺菜少粮,青黄不接。还好,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生活的希望,春季各种花开,好多花、叶是春季的美食。我爱蒸槐花,也爱蒸地菜,更爱蒸榆钱。当榆树还没长出榆叶时,串串的榆钱,是乡村最美的风景。那绿色的榆钱如繁星点点,密密麻麻盈满了枝头,风吹枝动,一团团,一朵朵,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好似一个个调皮活泼的孩子,争先恐后地迎接着春风的爱抚,迫不及待地融入春的怀抱。
每逢榆钱嫩绿时,我们三五个娃娃,放学后来不及把书包送回家,就不约而同地出来爬树捋榆钱,好像春光早已把激动的心与翠绿达成了相约的默契。小伙伴们身手敏捷地爬上树,伸手拉住榆钱树枝,一把攥住一串,只听“哧溜、哧溜”就把一串榆钱捋了下来,一串接着一串,急急地填进嘴里,让齿颊间淌满一丝馨香、一丝甜美。嫩绿晶莹的榆钱在枝条上颤动,小伙伴们捋一把放飞在风里,比谁的榆钱飘得远,比谁的榆钱飞得高,榆树上成了孩子们采收美味与开心的乐园。再一看,满地已成榆钱雨,青青的小榆钱躺在大地的怀抱,笑声在榆钱的舞蹈中飞扬,少年时光的快乐回荡在春天的风景里。
榆钱在母亲的巧手中,变成了我们全家饭桌上的一道美食。最爱吃母亲做的“榆钱菇蕾”。先将榆钱择洗干净,晾干水分,撒上盐,拌上一些面粉,放在蒸馒头的箅子上,上锅蒸个十几分钟就熟了。出锅后,放在盆里拌上蒜汁,滴上几滴香油,那香味满屋都是,菜没入口,味已进了脾胃。一家人围着桌边吃着香喷喷的“榆钱菇蕾”,比过年吃肉还香呢。每年思盼着榆钱挂满树枝,其实是盼着那顿美味的“榆钱菇蕾”。
当然,榆钱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当四月一过,树上的榆钱就开始干黄了,变成了榆树的种子。风一吹,它们就像雪片一样从榆树上飘落下来,散落得到处都是。榆钱似乎有着超凡的生命力,无论命运把它们抛到哪里,只要一挨到土壤,就会生根发芽,成长起来。
记得20世纪70年代,我家盖新房时,用的都是榆木椽。父亲说,榆树虽然木质粗糙,又沉又硬,但宁弯不折。
我喜欢榆树,虽然没有松柏的伟岸挺拔,但它不失刚毅和苍劲;虽然没有杨柳的婀娜与妩媚,但极具繁茂与旺盛,敢向严寒和酷暑挑战。
如今,那满树飘香的榆钱对我来说已不是风景和美味,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怀念那喧闹的村庄,怀念那温馨的母爱,怀念那远逝的童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