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17
吉青云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天下第一县”绛县又迎来了每年最热闹的社火表演。在热闹的观众群里,有一位忠实粉丝,那就是我八十多岁的老妈。
老妈是个爱热闹的,平日喜欢打扑克,但最痴迷的还是看社火,每年的社火表演,她从不落下。
雪落无声,社火正红
去年的正月十五,铅灰色云层压着文庙的飞檐。我和老妈刚出单元楼门,细碎的雪粒子就落进了她的围巾褶皱里。
“雪落得越大,社火越红火。”老太太说着,把冻得发红的手揣进袖笼。电影院前的场地上,长龙身躯灵活摆动,金鳞在雪光里翻腾出炫目的光晕,老妈的眼睛亮了起来:“看那龙头,比去年多扎了五尺红绸!”
不远处,十字路口的秧歌队踩着高跷逶迤而来,老太太踮着脚尖观望。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凝成细小的冰晶,她却浑然不觉。
红袄老太VS西北风
今年的正月十五,天气多云。一大早,西北风小刀子似的往人脖子里钻。老妈穿着红羽绒服戴着红帽子,裹得像个红灯笼,羽绒服帽子上的貉子毛在风里乱颤。
“在家看直播多好,镜头还给特写!”我话音没落,老太太眼一瞪,反问:“隔着屏幕能闻着热闹的烟火气?能踩着鼓点心跳?”
朋友开车带着我们七拐八绕,远远就瞧见电影院十字路口乌泱泱的人头。两个小伙子见我们过来,哧溜钻进人群:“奶奶,您站这儿,看得真!”老妈也不客气,扶着护栏就往前凑。
十里八乡的热闹劲儿
社火表演从文庙开始,一路沿着街道,而电影院十字路口是表演核心区域。各个村镇依次展开,节目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武术方阵的小伙子们精神抖擞,动作有力,一招一式都透着豪迈;腰鼓方阵的姑娘们激情四溢,腰间的红绸子随风飘舞;舞狮方阵的“狮子”们活灵活现,摇头摆尾,威风凛凛;高跷队的演员们技艺高超,踩着高跷如履平地。
花鼓队上场了,老妈看得特别投入,眼睛跟着鼓槌转,念叨着“你爸是打花鼓的好手,他带了一茬茬徒弟”。想到过世的父亲,我也一阵难过。
压轴的“老虎上山”
“老虎上山,先过人海。”日头越来越高,人群潮水般涌动。“来了来了!大交镇的‘老虎上山’!”有人扯嗓子喊,骑在爸爸脖子上的小娃娃都抻长了脖子。
大虎踩着鼓点进场,虎头比磨盘还大,虎须上的铜铃铛叮当响着。高杆搭建的“山”高耸入云,谁想“老虎”蹭蹭几下蹿上去,底下看热闹的齐齐倒吸凉气。“老虎”们先后爬上“山顶”,在高空平台表演仰面、回舔、护崽、啸天、打斗等高难度特技,最后“吐”出一副联:涑水河畔民富县强再添妙笔,紫金山下政通业盛续写华章。
“那年,你姥爷带人用玉米皮扎虎头……”老妈刚开口,就让喝彩声淹了。“天下第一县”的社火,是风再大也吹不散的人间热气儿!
表演结束了,老妈意犹未尽,嘴里却说:“还是去年那样,没新名堂。”可我知道,她心里美着呢,这是在期待明年的社火能有更多新花样。
电影院前的观众里,有很多像老妈一样的老人,他们看社火时不单是看热闹,更是在确认某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就像狂风中不肯熄灭的灯笼。当卫庄镇八旬艺人奔跑扭秧歌,在整个广场爆发的掌声里,藏着无数个穿越寒冬的故事。
中午时分,太阳高悬,风渐小。广场角落,几个娃娃举着糖果追跑,笑声和远处的鼓点混成一团。我突然懂了——这哪是什么表演?分明是老爷子们藏在皱纹里的青春,是老妈们揣在兜里的念想,是风再大也吹不散的人间热气儿!
我知道,来年春风吹拂时,老妈准会翻出那红帽子和红围巾——在咱“天下第一县”,哪年的社火少得了这倔老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