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畅通排洪通道,提高行洪能力——

姚暹渠(永济段)改造开启“加速度”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14

□记者 祁克宁 樊慧敏/文 祁克宁 朱超逸丁/图

2月12日上午,在姚暹渠(永济段)改造工程开张镇枣圪塔村工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操作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对该村附近的虞黄路桥进行拆除重建。施工现场大型车辆往来穿梭,车辆的轰隆声与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动听的建设乐章。不远处,施工人员在渠底两侧进行岸坡土方平整工作,目之所及皆是一派如火如荼的施工景象。

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背后,是城市发展对防洪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此次改造项目实施的初衷。

据了解,姚暹渠发源于夏县,沿中条山北麓向西南,经安邑、运城市区至永济入涑水河,在永济市境内流经卿头、开张、城东3个镇(街道)11个村庄。作为涑水河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姚暹渠是我市主要的泄洪排涝通道。为畅通排洪通道,提高汛期行洪能力,永济市水利局于2024年启动实施姚暹渠(永济段)改造工程。该工程工期为两年,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主要通过渠道扩容、新建堤岸、疏浚沿线配套设施、完善水系等,让姚暹渠水更加畅通地流入黄河湿地。

施工现场俯瞰图

姚暹渠(永济段)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张新峰介绍,该工程起点为永济市卿头镇曾家营村,终点为姚暹渠与涑水河交汇处,总长20.384公里。主要包括18.5公里的渠道改造,1.5公里的渠道拓宽,15座桥(4座公路桥,11座机耕桥)的拆除新建,20处下穿引水涵洞的改造重建及一个6孔分水闸的新建。此外,还将在左右两侧堤顶分别建设18.851公里的主防汛道路和18.799公里的次防汛道路。该工程实施后,姚暹渠的流量将由过去的每秒15立方米提高到每秒40.44立方米,将从根源上解决汛期周边护坡决堤隐患,补齐永济市的防汛短板,有效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地下水位监测设备

随后,在土桥村分水闸段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在操作机械进行干砸石作业。“这个分水闸是姚暹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拦洪分洪作用。分水闸建设是这个项目的施工难点之一,为了降低分水闸处地下水位,施工人员在分水闸四周挖设了相应数量的降水井,同时还安装了地下水位监测设备,可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高度。除此之外,该工程还存在着施工段桥、涵较多,以及分水闸下游渠底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降水等施工难点。施工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克服种种困难,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永济市水利局副局长张贯中告诉记者。

拆建虞黄路桥

据了解,目前该工程已投入大型设备240余台,施工人员350余人,已完成土方开挖65万立方米,土方回填27万立方米,钢筋450吨,桥梁桩基工程8座,桥台工程1座,下穿箱涵7座,分水闸土方开挖已完成,正在进行干砸石作业。目前已完成工程总任务量的29%,预计4月30日前完成主渠道建设,下穿涵全部完成,桥梁完成90%,分水闸完成90%。

平整岸坡土方

张新峰表示,下一步,施工单位将严格按照工期要求,倒排工期,抢抓时间节点,科学合理统筹,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强化要素保障,确保4月30日之前整个工程具备通水条件,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

城事心声

做好防汛工作,事关城市发展和安全。姚暹渠千余年的历史见证了它在我市防洪排涝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今,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市启动了姚暹渠改造工程。永济段改造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畅通我市排洪通道,极大地提升姚暹渠的汛期行洪泄洪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每一处施工难点,都考验着施工团队的智慧和勇气。相信在所有施工人员的努力下,姚暹渠将重焕新生,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多福祉。

记者 樊慧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