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范建国:篆刻经典 愉悦大众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10

前不久,在一次文化入企活动上,万荣王显人范建国精心打磨的篆刻作品《道德经》,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件怎样的篆刻作品呢?

众所周知,《道德经》全文五千余字,内容包罗万象。单是一字一句流利地读一遍,都不那么简单。而范建国却一字一石,把《道德经》篆刻了一遍。

盖印的《道德经》全文

2018年退休后,范建国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篆刻。在自学的同时,他还拜访一些名家,期望能在这方寸之间玩出新花样。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掌握了篆刻的基本技法之后,他决定挑战一下自己,篆刻《道德经》。

投入篆刻的范建国

首先是石材的选择。五千余字,就需要五千多个石块。为此,他私人定制了浙江青田石。

石材选定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与篆刻之路。“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也是枯燥的,中间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范建国说,“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就先放一放,然后接着刻。”

最终,历时将近一年,范建国才把整部《道德经》刻完。“刻这个,太磨人了。”他说,“必须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做,既要读懂弄通《道德经》,还要恶补篆刻、书法等有关知识。”

就拿简单的“重字”来说。像“道”“之”“天”“地”等字,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而篆刻时要实现“一字多形”。

“都是时间磨出来的。”范建国告诉记者,篆刻《道德经》几乎一年时间,盖印一份这样的《道德经》需要二十多天。

欣赏了《道德经》盖印作品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后,我市文化学者崔世来这样说,“金石艺术是永恒的,而人的生命却是短促的。倘若在有限的生命中,把自己喜爱的国学精华金石成文,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经典之载体,也是形诸于实体的美术之画卷,更是篆刻者心灵之音符、情怀之寄籍、思想之展现、文化之表达”。

成功篆刻《道德经》后,范建国感觉自己像变了个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结果,文章也好、技法也好,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的、正面的”。

之后,他又一字一石,潜心篆刻了《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并将盖印的作品送给了解州关帝祖庙、运城中心城区关王庙等地。此外,他还整石篆刻了《秋风辞》《陋室铭》等。

一字一刻的青田石

令范建国引以为豪的是,他的盖印作品《道德经》,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馆在开具的证明上写到,“《道德经》是一部古老哲学巨著,在全球有着广泛影响。范建国先生通过我国传统篆刻艺术,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一字一石篆刻在五千余青田石上,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该作品将作为馆藏,供对外交流使用”。

金石方寸容大千,冲切凿削铸秦汉。在范建国看来,篆刻艺术融书法、美术、文学等诸多传统文化于一体,是博大的,是厚重的,是学无止境的。他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贴近生活、愉悦大众的篆刻作品。他更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把篆刻艺术发扬光大。

记者 景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