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六十年前写对联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17

□安新明

2025年春节快要到了,看到大街上卖对联的摊位,勾起了我20世纪60年代写对联的回忆。

我原来租住在稷山南街一户农民家的房子,房东叫贺因富。一天早上,我还睡在被窝里,就听到外面井上有人担水。贺先生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上午的阳光洒在土院,天气还有点小暖和,我问贺伯:“今天早早干嘛?”贺伯说:“请先生写对子。”

头天下午,贺伯就约了有文化、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先生,定下晌午来屋里写对联,也早早拟了几副对联。接着,贺伯搬了个四方小桌摆在院子中间,开始量尺寸裁红纸了。等老先生来了,寒暄了一阵,就开始写对联了。老先生把拟好的对联,反复修改,觉得韵律合适了,才不紧不慢地开始写。老先生先后写了三四副对联,还写了如米面如山、瓮底生泉、参天大树、幸福美满等小条幅。快到中午饭时,贺伯又摆了四个小碟子,用锡酒壶烫了一壶酒,非让写对联的老先生喝两盅才行。吃完饭,写对联的老先生拿着自己带的几杆毛笔,佝偻着身子,哼着小调,摇摇晃晃地走了。

这就是六十年前写春节对联的小故事。那个年代,人们把书写对联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也有人到集市上找人写。那些乡村文化人,早早在县城集市上摆上专写对联的摊子。顾客可以说写什么,摊主那儿也有对子底。顾客先选好对联,有的还要修改得适合自家的情况才满意。

那一副副春联,是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对家国情怀的坚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