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提升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永济市城东中心校创新办学模式——

村校“小而美” 以“优”助成长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17

记者 李宏伟

侯孟小学百人管乐社团亮相永济市中小学运动会。 (资料照片)

“咚咚锵,咚咚锵……”“同学们,敲鼓时一定专心把握节奏感,节奏要整齐,还要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精气神来。”近日,在永济市城东中心校侯孟小学,鼓乐社团的孩子们在教师带领下进行课堂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地示范讲授,孩子们一个个学得认真专注。去年,在永济市中小学运动会上,该校鼓乐社团的百名孩子以宏大的气势、精彩的表演惊艳了现场,受到广泛好评。侯孟小学是永济市特色“乡村学校少年宫”学校,近年来,该校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课后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校的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质量,成为周边群众满意的学校。

四冯小学书法社团开展写春联实践活动。(资料照片)

城东中心校地处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下辖四冯小学、郭李小学、干樊小学、侯孟小学4所农村学校,除了四冯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外,其他小学均在偏远农村。近年来,该中心校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质办学条件,让每所农村学校环境变美、条件提优,变身“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让农村少年儿童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几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不断进步,百姓满意度不断提高,生源稳定,学生回流,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为永济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城东”力量。

校园向美——提质扩优办学条件

“我们的学校是画,她是我们快乐成长的地方;我们学校是诗,她引领我们走向诗和远方;我们的学校是歌,这里是我们难忘的童年……”这是在城东中心校郭李小学展开的一场乡村美育公益项目《大地的童画》“小世界诗画展”活动中,学生在展示诗画结合活动。孩子心中有诗,笔下有画,在这里,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诗人梦,每一个孩子的眼中,校园都是如诗如画般美丽。

近年来,在优质均衡发展中,农村学校的环境和条件往往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城东中心校积极提质扩优办学环境,为几所村校进行了校容校貌的整体提升改造。校园环境干净漂亮,设施焕然一新,文化氛围浓厚。现在,在每所学校里,塑胶操场、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多种功能室、微机室等硬件设施均配备到位,满足了现代化教学需要,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走进郭李小学,操场上正在进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孩子们有的进行足球对抗训练,有的进行篮球练习;在学校多功能室里,管乐社团的学生进行音乐课实践。去年,城东中心校还对该校餐厅进行了提升改造,改善了师生的就餐环境,提升了餐饮质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同时,中心校还对宿舍进行了改善,装了空调,冬暖夏凉,保障师生生活温馨又安全。

“孩子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比家里的条件还好呢。在课后,还有老师一对一进行作业的辅导,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在校门口,家长刘雪妮告诉记者。

校园变化最大的要数离县城较远的侯孟小学。去年秋季开学,孩子们发现学校一下子大变了样子,崭新的桌椅,明亮的窗户,粉刷一新的墙壁,教学楼绘成了彩色的,学校环境一下子焕然一新。同时,校园广场铺也上了彩色的地板,孩子们再也不用在水泥地上活动了。如今,该校各种活动都在彩色的广场上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环境变美了,教育教学设施也要改善提升,城东中心校为侯孟小学配齐了图书阅览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各种文体教学器材,各功能室每天对师生开放,满足教学和体艺活动的需要。

侯孟小学校长毛爱玲告诉记者:“学校环境变美了,条件改善了,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家长中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村校的变化让一些家长将孩子从城里转学回来,因为他们感到还是家门口的学校好。”

城东中心校除了四冯小学规模较大外,其他3所小学都是小规模学校。去年以来,在永济市委、市政府和永济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中,城东中心校积极推进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教学设施优化,各所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该中心校对四冯小学操场进行翻新改造,铺设了新型环保塑胶跑道;对郭李小学投入20余万元新建5人制足球场;对干樊小学投入2万余元在东操场铺设了悬浮篮球场地;对侯孟小学投入2万余元铺设悬浮羽毛球场地,为学生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满足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同时,该中心校还对各校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包括学校水路电路维修改造、校园文化提升改造、心理咨询室装修改造和设施设备提升等项目。通过修建完善提质,各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优化,办学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小规模学校从“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转变。办学条件的改善激励各校积极创新发展,不仅开足开全课程,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创新内涵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一体化发展——资源盘活城乡“齐步走”

在赛讲过程中,教师们各显神通。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数学课堂则像是一场思维的盛宴,教师们通过巧妙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开数学谜题,将复杂的公式和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英语课堂更是活力满满,教师们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有趣的英语短剧表演到生动的英文歌曲学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英语听说能力……不久前,城东中心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涵盖了5个学科学导课堂,此次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交流教学经验的优质平台。

教育有质量,师资最关键。为了各学校提升教师整体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东中心校狠抓师资力量建设,积极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赛课活动、相互交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该中心校还组织教师参加更多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精彩的课堂。

  在优质均衡发展中,为了盘活教师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东中心校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决策,让教师进行内部交流,通过激励措施实现师资流动,促进各学校之间教育优质均衡。

近些年,随着城乡的变化,许多乡村教师不断调入城区学校,城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格外强,形成了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云集的局面,而在农村学校,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针对这一现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东中心校积极破解师资难题,决定将四冯小学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调往干樊、郭李、侯孟这些乡村小学。

城东中心校校长凌俊峰告诉记者:“改革的阻力是如何用人,动力也是如何用人,我们就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发展中,该中心校大胆创新,启用优秀的人才。将在中心校工作的周转转调往郭李小学担任校长,将郭李小学的毛爱玲副校长,调往侯孟小学任校长,将四冯小学的优秀女教师郭晓云调往干樊小学任校长。同时,为了调动交流教师的积极性,中心校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如在教师绩效、岗位晋级、评优评模上给予政策倾斜。为了激发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中心校积极开展关爱教师行动,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教师们关心的事,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开展一些爱心活动,为在职教师送“生日蛋糕”,对退休教师,每年“重阳节”开展慰问活动,给当年退休的教师,赠送纪念品,专门召开欢送会,温暖人心,激发了信心。

通过校园师资的改革,下活了一盘棋,激活了“一池春水”。几位女校长巾帼不让须眉,大显身手,各自皆有作为,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城东中心校出现了比学赶帮、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大胆的改革,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好评,近几年,该中心校教育教学质量多次在永济市名列前茅,被评为优秀。

生生有进步——“体艺”加身+高效课堂

“我喜欢花样操活动,将来我想当舞蹈家。”“跳花样操可以锻炼身体,将来我还要参加大赛。”在城东中心校干樊小学,花样操社团的学生正在进行训练,当问起跳舞带来的感受时,孩子们纷纷给记者分享自己的未来梦想。

如今在城东中心校,各小学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校校都有特色社团活动。四冯小学拥有锣鼓、书法、口才、舞蹈、笛子、架子鼓、非洲鼓、绘画、篮球、课桌舞及大课间操等特色社团;郭李小学有管乐、鼓乐、葫芦丝、课桌舞、舞蹈、篮球等特色社团;侯孟小学有管乐、锣鼓、课桌舞、泥塑、跳绳、篮球、乒乓球、手工等特色社团;干樊小学有篮球、花样操等特色社团。

各校社团活动各有特色,亮点纷呈。四冯小学的百人威风锣鼓社团,阵容壮观,让人震撼;郭李小学的葫芦丝社团独树一帜,大约30余人人手一支葫芦丝,精彩的演出体现传统文化、古老乐器与现代演奏技艺的珠联璧合;干樊小学的篮球社团、跳绳社团标新立异,最显著的课外劳动社团,学生们在实践基地辛勤劳动;侯孟小学的锣鼓社团,铿锵的鼓点,高亢的鼓声,舞动的鼓槌,优美的旋律,敲出了少年儿童英姿勃发的精神风貌。

各校的社团活动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教师们从传授文化课堂中走出,转身又投入向另一种“课堂”,选择一项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学生悉心辅导。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学生,则根据年龄特征、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一个学生都会加入一个社团。下午活动期间或大课间,每到一个校区,都会看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社团活动中,师生联动,生生互动,各种社团活动轮番上演。师生们精神抖擞,激情四射,全身心投入社团活动中。

凌俊峰说,社团活动渗透于校园每个角落,惠及每位学生,学生们在享受“幸福教育”同时又才艺加身,使他们在校园里快乐成长。

在开展社团活动的同时,该校还创新教育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在实践中,该中心校先后开展了“写字教学‘教—学—评’活动”“课堂教改研讨活动”。针对少年儿童,中心校开展了“‘数’能生巧、‘算’能生花”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比赛。比赛中,学生们熟能生巧心不慌,思维敏捷如闪电。这些活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城东中心校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们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活动,学生们拓宽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成绩和自身素养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教育,学有优教。在优质均衡发展中,城东中心校立足学校实际,通过改造校园环境、改革教学课程、改变师生面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优质均衡创建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舒适的教育教学环境,以优质教育促进孩子的成长,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