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唱响思政融合曲 书写育人大文章

——运城幼师高专思政课建设成果采撷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16

记者 李丹凤 付 炎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作为育师之校,去年以来,运城幼师高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教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研、赛、践”工作思路,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个方面作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政教育成效显著,教师思政素质明显提高,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扎实有效。

把握“一条线”

培根铸魂师生共育

2024年9月1日开学日当天,运城幼师高专思政部开展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展教研,将全会精神的学习融入教材教法辅导、课例研讨、教学方式变革等教研教学各环节,深度推动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去年以来,运城幼师高专坚持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聚焦思想引领、队伍建设、资源协同、擦亮品牌等方面,构架“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运城幼师高专秉承“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的理念,抓紧抓实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培养,将“坐下来学”“请进来讲”“走出去看”等方式有机结合,通过举办理论大讲堂、集体备课、师德培训、跟岗访学、实践研学等多种途径,深化思政课教师对自身及其育人职责的认知。

该校思政部不仅承担全校理论宣讲工作,还为全市部分小学、幼儿园师生,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进行宣讲,并积极开展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为学校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社团“第二课堂”育人作用,积极发挥大学生红色思政社团优势,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创建“经典书籍阅读+读书分享会+小话题大家谈”等活动方式,交流探讨“认识你自己”“职业选择”等话题。

“下一步,理论宣讲团将与学校青马社团积极联动,真正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运城幼师高专思政部副主任张君法说。

聚焦“四个研”

精耕细作以研促教

“我们课程组下课后,见缝插针地组织了一次集体备课会。大家刚坐下就开聊:范文明提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与会教师肯定了王燕以小组积分制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并对教学时间把控、内容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很有参考意义……”

作为运城幼师高专思政课教学能手,郭力达在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里适时分享她和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心得感悟等,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浏览量,体现了该校思政课教师立足“四研”(研专业、研学情、研教材、研教法),为上好新时代思政课深耕精研、努力探索的决心与付出。

如何以研促教、以改促学?运城幼师高专打出“组合拳”:申请相关课题并以此为依托,研究学情、教法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探索教法改革,创新形成“两学三思三实践”八步教学法;抓实集体备课,每月对每门思政课组织至少1次课程交流,优化课程资源。

为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运城幼师高专积极与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结对行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坚持“开门办课”,打造“问道河东”实践育人品牌,并在实践探索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和社会影响。

通过“练兵”打磨,去年以来,该校涌现出一批思政课程优秀典型:张君法名师工作室获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张君法主持的《凝盐湖文化 聚培根铸魂》获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项目,赵静获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思政微课项目;郭力达负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获省职业院校线下“职教金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已建成线上精品资源课。思政课堂上,学生们的“抬头率”不断提高。

争优“三级赛”

搭建平台以赛促建

2024年6月18日,运城幼师高专思政部举办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和大学生微电影比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中,参赛学生围绕“新青年建功新时代”“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等主题,结合自身所思所悟,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呈现出一节节生动有趣、接地气的思政微课。大学生微电影比赛中,同学们聚焦“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以学生视角、艺术手法创作了一个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去年以来,运城幼师高专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总体思路,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团队参加校赛、省赛和国赛三级赛事,不断优化选手选拔、资格审定、备赛集训、赛况跟踪及经验总结等环节。同时,加强团队合作,以老带新,有效提升教师参赛积极性,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该校思政课建设去年以来结出丰硕成果:张君法、刘便花指导的作品《守牢基准线 共护母亲河》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三等奖,张君法撰写的案例《走出社交恐惧 绽放青春光彩》获省级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全景资源创意展示大赛上,王翠雅、张燕茹团队获得二等奖,王晋芳团队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在市青年思政教师赛讲活动中,姚菲菲获特等奖,田丰禾、苏润获三等奖;郭力达团队、王晋芳团队分获年度教学技能大赛校级一、二等奖。

建强“两阵地”

实践育人双向发力

如何把“书本上抽象的思政课”变成“学生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思政课”?

运城幼师高专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以“行走的思政课”为创新载体,将课堂从传统的教室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构建“看得见”“听得进”“有意思”的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

去年,该校联动融合校内、校外两大实践阵地,奏响实践育人“协奏曲”: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校内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提升了育人实效。

该校还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作用,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组织师生进农村、进企业、进名人故居、进革命旧址,开展一堂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行走的思政课”。

2024年,该校与堆云洞景区、司马光祠景区等4家单位签订了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师生深入运城盐湖景区、司马光祠景区和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等地开展实践教学,形成“团队+主题+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组建了“河东红色文化传承”社会实践队、“司马光廉政文化探源”社会实践队、“青春笃行·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生态文明青年行”社会实践队等4个社会实践队,全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运城幼师高专思政课教师姚菲菲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持续高站位谋划,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思政教育落实在祖国大地上,践行在实践实习道路上,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教育强市中展现作为、彰显风采、贡献力量。”运城幼师高专思政部主任李红霞告诉记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