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转行制作创意花馍,闻喜县手艺人题佳萍——

重拾热爱,开启“心”旅途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15

□记者 范楚乔 郝丽莎 文图

春节将近,“蛇元素”花馍走俏市场,受到广泛关注。日前,闻喜县题福记花样馒头店的创意花馍还登上了央视财经新闻,让闻喜花馍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栩栩如生的老虎、憨态可掬的兔子、活灵活现的蛇,店内的花馍造型别致、创意十足,看上去分外喜人。

曾经的零售店老板,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重拾昔日的爱好,乘上互联网的快车,勇敢逐梦、成功创业。“和以前相比,我现在是累并快乐着。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敢于尝试新东西,想到什么就去做。创业,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题福记花样馒头店负责人题佳萍说。

题佳萍介绍各式花馍

创业与年龄无关

“这个‘腿腿馍’和4斤多的大兔子花馍,是给小宝宝过周岁用的;这个寿桃是给老人过寿用的;这几个福袋和带有蛇元素的花馍是预订的新年礼盒……”1月8日,题佳萍一边介绍店内摆放整齐的各式花馍,一边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

说起花馍制作,题佳萍侃侃而谈。她对闻喜花馍这项非遗的喜爱,源自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也来自内心充满创意的想法。

经营多年的线下零售店受到网购影响,生意一般,题佳萍生出转行的念头。加上创意手工品、非遗技艺市场越发火热,她便开始尝试学做闻喜花馍。

特色花馍惹人爱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受限于年代条件,没能系统学习。结婚后忙于家庭和生计,爱好就搁置了。我经常在手机上刷到各种手艺人的创作视频,很是心动,就想把心里想象的东西变为实物。”题佳萍说。

去外地学习、自己钻研琢磨、动手尝试,除了提升基本技能,题佳萍还结合风俗习惯,在花馍中加入了闻喜县乃至运城市的民俗和文化元素,让产品更有特色。

摆放新鲜出炉的花馍

2022年,题佳萍开始制作、售卖花馍。和平常的馒头不同,花馍既要有观赏价值,还要有好的口感。因此,她格外用心。

题佳萍不仅做出了优质精美的花馍,还通过抖音剪辑、发布作品视频,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生意逐渐步入正轨。2024年,她和家人在闻喜县城开起了花馍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我50岁左右转行创业,但从来没有想过退缩。因为干自己喜欢的一行,再辛苦都值得。”题佳萍说,什么时候出发都不迟,只要想做,就要倾尽全力。

用心才能走更远

“这次能上央视很偶然,很让我惊喜。这说明大家都十分关注传统手艺,能让更多人知道闻喜花馍,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励,更有信心在这个行业发展。”题佳萍说,她能实现梦想,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城际交通也更加发达,不管是通过手机观看视频,还是外出学习,都非常方便。“看过其他手艺人的作品,我的思路会更加开阔,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持续提升技能。”题佳萍说。

闻喜花馍名气在外,从事花馍行业的手艺人不少。在题佳萍看来,不怕竞争才能取得进步,行业的发展壮大是手艺人的底气。

“我就爱琢磨,怎么做更可爱、更神似、更喜庆,顾客更喜欢。像这个‘元宝蛇’,它的外面呈现的是一个带着醒狮帽、圆鼓鼓的蛇头,拿起来一看,里面是很多小元宝,寓意蛇年发大财,这就像开盲盒一样,很好玩。”题佳萍说。

此外,基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健康需求,题佳萍选择优质的面粉、牛奶、椰油等作为原料,用果蔬汁、果蔬粉调色,做出绿色健康、高品质的花馍。目前,题福记的花馍也已销往全国各地。

“我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发展得还不错。所以,有想要学做花馍的,我也会用心去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闻喜花馍的知名度,让更多人吃到我们的产品。”题佳萍说,创业路并非一帆风顺,要敢于吃苦,努力提升自我,用心、用情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手记

中年转行创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于题佳萍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她说,能在40多岁的年龄重拾自己的爱好,一定要好好珍惜,抱着“一定能行”的想法,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

有时候,为了赶订单,题佳萍会一连忙十几个小时,虽然累,但她的内心是充实的。在她看来,做出来的不只是可以售卖的产品,更是倾注了心血的作品。

采访中能感受到题佳萍对于花馍的热爱,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她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花馍行业,不仅做出了新颖别致的产品,还积极拍摄视频提升闻喜花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题佳萍说,希望在众多手艺人的努力下,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花馍这项传统技艺,让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记者 郝丽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