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03
在闻喜县畖底镇户头村,有一个非常普通,甚至说是简陋的院子。
这个院子的主房是几孔窑洞,由于年久失修,已坍塌不能使用。院里的偏房建了有三四十年,勉强能够住人。
做人行事都要正
就是这样一个“硬件”没有任何吸引力的院子,却在闻喜乃至运城都颇有名气。这完全归功于他的主人、老党员李孝卿——几十年如一日地弘扬德孝文化、传播“正”能量。
深冬天寒,阳光暖人。来到李家小院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很有年代感、也很有韵味的门楼。
门楼两侧是李孝卿老人的座右铭,一侧是“知足者常乐”,一侧是“能忍者自安”。门额上有4个醒目的大字——“有实其积”。出门迎客的李孝卿老人激动地介绍着这4个字,“这4个字出自《诗经·周颂》,表达的是农业丰收的喜悦”。
李孝卿老人今年89岁,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尤其说起德孝文化、家国文化,更是目光炯炯、滔滔不绝。
进入小院,迎面一通照壁。这个照壁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但照壁上的字很特别。
一般小院照壁上的字多为“福”,可此处是个“正”字。李孝卿老人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正’字有3层意思,一‘上’,行使命进取向上;二‘止’,听党话令行禁止;三‘正’,振家风行端品正”。
李孝卿老人介绍自费编印的德孝文化宣传单页
“正”字两旁有一上下联,上联为“千秋德至上”,下联为“百善孝为先”。这是李孝卿老人贯穿一生的做人行事准则。
老人出身贫苦,通过努力学习才有机会进入党政机关。其先后在闻喜物价、审计、外贸等部门工作,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受父母影响,老人对身外之物看得很淡,对子女教育看得很重。在教育子女上,他总结出了“三有一守”和“三不一爱”。
“三有一守”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毅力,守法纪;“三不一爱”是指,不贪婪、不傲慢、不忘本,爱家国。
在这种正气充盈的家风熏陶之下,李孝卿老人的子女、孙辈都成长得出类拔萃。他们有的在机关工作,有的在商海遨游,还有的走出国门,在异域长见识、学本事。他们家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耕读幸福之家。
退休后,老人便搬回这个小院,身体力行地弘扬德孝文化、家国文化。他自费印刷“新老二十四孝”宣传单页,向人们发放;他经常会走进机关、校园、社区等地,为人们讲德孝故事;他还会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将其传播颂扬,以影响带动更多人。
为此,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优秀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五老’奉献奖”“良好家风模范家庭”“最美老干部”等荣誉,纷至沓来。
不少人也慕名而来走访“李家小院”,拜访“德孝老人”。每每与来人座谈,李孝卿老人都会聊到德孝文化、聊到家国文化。在老人看来,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顺、连小家都照顾不好,又岂会忠于国家、忠于职守。
“当然,儿女孝顺是儿女的自觉,做老人也要有自知,更要自力更生,不能以生养之恩,‘胁迫’儿女孝顺。”李孝卿老人说,“那样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生疏。”
宣传劝老《慢之歌》
峨嵋乡贤,笃孝达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李孝卿老人有个梦想,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将德孝文化、家国文化发扬光大。
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记者 景 斌 摄影 记者 张国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