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医疗体系升级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2-25

“积极探索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运城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2024年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庄重承诺,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一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资源下沉、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平急结合和中西医并重,突出预防为主、多元发展,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盐湖区解州镇卫生院医生与盐湖区人民医院专家一起,为患者进行远程视频会诊。

资源再扩容

芮城县55岁居民范某,患有尿毒症9年。2024年5月23日,进食大量生菜后,他突然出现四肢无力、心悸症状,于芮城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范某血钾浓度达8.01mmol/L。据了解,肾衰竭的患者因为肾脏排钾能力下降甚至消失,摄入过多含钾高的食物及药物,就会导致血钾浓度升高。血钾浓度高于5.5mmol/L就是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一种极其凶险的致死性疾病,特别是血钾>6.5mmol/L的患者,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血液净化是唯一快速降血钾的方式。

经过4个小时的血液透析,范某病情逐渐稳定。“我们科室现有最新的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能开展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并且于今年成功开展床旁血液透析滤过术,为更多的透析患者带来了希望与力量。”血液净化科主任王蛟说。

范某的转危为安,得益于我市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带动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我市深入实施“建兜提”强医工程,着力提升市、县、乡、村四级服务能力。

一是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高地”。市中心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该院神经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累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1个,位居全省地级市医院之首。

二是增强县级龙头医院服务能力。2024年,我市深化县级医疗机构能力提升行动,13个县(市、区)均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有6家县级人民医院申报创建县级三级医院;省、市共选派124名高年资医务人员参与“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对县级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帮扶。

三是织牢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按照“一院一品”发展思路,鼓励乡镇卫生院差异化发展,全市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0所(累计达到18个),投入1000万元遴选100所村卫生室实施标准化建设提升改造;有效推进村医素质提升计划,2024年新招聘大学生村医77人;对2674名在岗村医开展岗位培训;组织60名在岗村医报名参加山西省学历提升项目,不断提高村医队伍素质。

抓好“治未病”

全面的医疗服务体系,除了抓好“治已病”,更要抓牢“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2024年,我市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94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行动,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健康县;创建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5个、健康支持性环境684个。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多种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等法定传染病均处于正常流行水平,各类地方病均处于持续消除或有效控制状态。

“大妈,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好着呢!”稷山康宁护理院康复师宁杰平一边和82岁的崔大妈聊天,一边为其进行腿部按摩。半年前,崔大妈因二次脑梗导致身体行动不便,经过治疗、护理,已经可以慢慢行走。谈起在康宁护理院的生活,崔大妈不住地说“好”。

康宁护理院是全省首家医养结合机构,也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一个典型代表,为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行业标准。2024年,我市按照“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全年新建成医养结合机构30家,全省排名第一。2024年5月28日,省卫健委在临猗县举办全省基层医养结合能力提升现场推进会,交流推广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经验做法。

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按照中央、省对发展传承中医药的部署和要求,以及运城老百姓对中医药的现实需要,我市强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验收;畅氏汤方辩证、河东柴氏等6个学术流派入选首批三晋中医学术流派名单;临猗县人民医院被确立为河东柴氏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保护单位;全市评定四星级中医馆58个、推荐参加省级五星级中医馆评审7个、建设完成8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举办了中医药消夏养生节、膏方养生节,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省针灸临床执业技能竞赛中,我市代表队获11个地市第一名。

2024年4月16日,我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医改谋福祉

医改,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2024年,我市不断深入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凝聚深化医改强大合力,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优化、调整全市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能力,让河东人民更加优惠、便利地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入院时,无需缴纳住院押金”“住院治疗期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催缴住院押金”“出院时,一次性缴清个人所承担费用”……在临猗县,群众到当地4家县公立医疗机构和20家乡镇卫生院治疗就医时,填写这样一份“先诊疗后付费”费用结算协议书,就可以“零元”住院。

“全县所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住院可自愿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入院时,患者持社会保障卡、有效身份证件办理入院手续,直接住院治疗;出院时,实行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患者仅需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自付医疗费用,从而实现‘零元’住院、轻松看病。”临猗县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彦波说,“看起来,这仅仅是支付方式的变化,却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让医院更加人性化,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2024年,我市在盐湖区、万荣县、临猗县试点推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改革,落实“结余留用”政策,激励医疗集团由“要我控费”向“我要控费”转变。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步调协同,全市实行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医疗机构达到341家,病种覆盖率、基金覆盖率分别提高至94.28%、91.49%;率先在全省实行“六统一”集采药品进药店销售,覆盖药店152家、集采药品达178种。盐湖区基层医改案例入选2024年度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应急救治综合楼、市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并深入开展“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行动,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先诊疗后付费、“一号管三天”、床旁结算、预住院等便民措施,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其中,在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将三级民营医院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全市可出具检验结果互认标识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7家,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124家(其中DR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机构59家),形成“集团内部、县县之间、市县之间”的全面互认格局。截至2024年11月29日,全市享受结果互认达2.53万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460.89万元。

□记者 王耀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