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文化生活焕发百姓精气神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2-23

记者 景斌 文图

周末了,不知道带着孩子去哪儿?到河东书房看会儿书,难道不“香”吗?有机会还能体验书房举办的一些趣味活动。

年轻的人们,到了节假日总想着到外地去逛逛?其实,何必舍近求远呢?不断变美的盐湖、馆藏丰富的运博(运城博物馆)就是诗与远方。

退休后一时没有事干?那市文化馆、市老年大学的一些公益培训班就是不错的选择。那里不仅能培养兴趣爱好,还能扩大“朋友圈”,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照进现实。

……

为了更好地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今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文化空间 高端大气

12月15日,河东书房·印象南湖馆开展了“阅享河东”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中,书友们一起学习了《论语》之“学而篇”,并分享了心得体会,纷纷表示要修身正己,向上向善。

这是全市50多座河东书房开展的多彩公益活动的生动缩影。

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涵养身心,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遍布全市的河东书房都会围绕相关主题,启动相应活动,如非遗体验、健康义诊、书画讲座等。

“这些活动拉近了书房与书友的距离,也充分发挥了书房的综合作用,有助于弘扬正气、倡树新风。”河东书房·印象南湖馆负责人文婉君说。

一座书房,浸润心房。

作为我市的重要民生实事之一,河东书房是市委、市政府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运城”的重要抓手。

这些串珠成链的河东书房,如同一簇簇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沁人心脾。

走出河东书房·印象南湖馆,朝盐湖出发。这个有着河东独有标识的文化瑰宝,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是最有发言权的。入冬以来,大天鹅、火烈鸟等候鸟陆续飞抵盐湖。追逐嬉闹、飞翔盘旋……她们那灵动的身姿,成为盐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然,美丽的盐湖吸引的不止有鸟儿,还有人儿。这人儿,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像今年“五一”“十一”假期,打卡盐湖的游客数量就创历年新高。

来到盐湖,岂能只看盐湖。盐湖周围的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中国楹联大厦、盬街、乡遇·刘范民宿艺术村、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河东成语典故园等“文化空间”,亦成为游客的“必刷题”。特别是今年夏天,盐湖岸畔举行的为期一个月的“倾听运城声音”演唱会,更是“刷屏”“霸榜”。

“绿色空间”“城市花园”“三晋明珠”……盐湖的蝶变,人们肉眼可见。可见的还有持续涌现的“高大上”的文化空间。

文化活动 广受好评

游完盐湖,再信步来到中心城区南风广场。这个“城市会客厅”正上演着运城市第七届“我有拿手戏”优秀群众文艺节目。

那是今年9月23日至24日,歌舞、小品、高调、道情、快板、桌子戏等各种“拿手戏”先后亮相南风广场。这些接地气、有看头的群众文化活动,给广大群众带来别样的视听享受。

“展示了我市精品民间艺术,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对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传承优秀民间艺术,鼓励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有着积极意义。”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说到市文化馆,它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2月上旬,“纸韵传情”山西省剪纸优秀作品展在市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展出。透过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观众领略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艺术家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

除了剪纸作品展,今年以来,市文化馆还举办过书画展、摄影展、演讲比赛、河东民歌展演等活动。此外,全市各县(市、区)文化场馆也开设了书画、剪纸、摄影、国学等课程,为有兴趣的群众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热在基层,乐在群众,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广受好评。

文化大餐 全民共享

转眼来到中心城区蒲景苑剧场,今年4月14日至9月19日,我市开展了戏迷培训班。运城、临汾两地的戏曲名家杨翠花、景雪变、王艺华、苏鹏、潘国梁、赵梅、闫慧芳、任跟心、李小芳、仇希勤、郭泽民、张巨、杨燕、李爱玲等,先后围绕“戏曲唱腔与表演”这一主题,现场示范、交流互动、答疑解惑,让广大戏迷获益良多。

戏迷是蒲剧繁荣的重要力量,也要发挥“传帮带”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要发掘培养年轻戏迷,并用与时俱进的方式,焕发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时值冬至,天寒地冻,在户外活动的人群明显少了,再看盐湖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各个功能室内,人流涌动、温暖热闹。

走进该中心的舞蹈室,盐湖区老干部艺术团的团员王秀丽,正和姐妹们进行着每周一次的舞蹈排练。她们手持面扇,翩翩起舞,舞出了别样的“夕阳风采”。“冬天室外比较冷,我们就约在这儿跳。”王秀丽笑着说,“这里空间宽敞、设备齐全、温暖舒适,工作人员也热情,给人感觉很舒心。”

热闹的乒乓球室里,68岁的柴改聪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她正振臂挥拍,乒乓球在清脆的节奏中划出道道弧线,来回穿梭。她几乎每天都来打球,不仅提升了球技,还结交了很多球友。

还有读书学习的人们,静静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智慧的宝藏,享受着别样的心灵滋养。

在渐冷的冬天,盐湖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了人们学习、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公园、广场、社区、小区、博物馆、老年大学等地方也活跃着一群又一群醉心文化、热爱生活的人们。他们享受着这丰盛的文化大餐,让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硬件设施不断丰富,软件服务更上层楼,这些多元、多样的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让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丰盈,也让这座因盐而名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