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冬至的饺子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2-22

□赵朝凯

清晨,寒风呼啸,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带来些许暖意。今年的12月21日是冬至,在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据说,“医圣”张仲景归乡时,目睹乡亲们在寒冬中颤抖不止,不少人的耳朵甚至被冻伤。于是,他在南阳东关支起医棚,熬制驱寒的羊肉汤,再把羊肉和药材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制成“娇耳”放入汤中,煮熟后分发给求药之人。那些吃了“娇耳”的人,身体逐渐变暖,冻伤的耳朵竟神奇地痊愈了。

此后,人们受“娇耳”启发,按照其外形制作食物。经过岁月的流转和演变,“娇耳”最终变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饺子。

冬至这天,我和妻子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前往附近的集市,购买新鲜的莲菜、猪肉、韭菜等,准备包饺子。

当日的集市热闹异常,人头攒动,各类蔬菜摆满街头。小贩们身着厚衣,头戴棉帽,起劲地吆喝着。我们也在人群里,挑选到了中意的蔬菜和肉,提着大包小包,匆匆返回家中。

一进家门,妻子立刻忙活起来,洗菜、择菜,切肉、剁馅。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也挽起袖子,加入其中,和面、擀皮。在我们的齐心合作下,一个个饺子呈现眼前。

记得儿时,每逢冬至,妈妈总会在黎明时分起身,忙着筹备包饺子之事。她精心挑选食材,悉心调制出猪肉莲菜馅与韭菜鸡蛋馅。我和弟弟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妈妈身后,满是好奇地瞧着她那双灵巧的手熟练地擀皮、包馅。妈妈包的饺子个个犹如元宝,她说这寓意着财源滚滚,更是对家庭和谐、美满幸福的期望。一家人围坐在暖和的火炉旁,看着一锅冒着热气的饺子。浓郁的香气在屋内飘散,与一家人的欢声笑语相互交融。那温暖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如今,我和妻子也在延续这份温暖。即便岁月变迁,生活的模样有所不同,但饺子所承载的亲情和温暖从未改变。它不只是一种食物,更是家的象征、爱的延续。

厨房里,锅中的水欢快地沸腾着,妻子熟练地把一盘饺子放进锅中。饺子一入锅,就像欢快的鱼儿在水中不停地翻腾跳跃,热气弥漫,香气瞬间飘散开。

我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温馨的画面,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期待。不久,饺子煮熟了,一个个白白胖胖地浮在水面。妻子小心翼翼地把饺子捞起,开始装盘。头一碗饺子盛好,妻子毫不犹豫,直接递给我,让我先给妈妈送去。

我接过那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朝客厅走去。妈妈正安然坐在沙发上,脸上绽放着慈爱的笑容。

“妈,饺子熟了,您先尝尝。”我把饺子放在妈妈面前的茶几上。

妈妈眼中闪过一抹感动,她轻声说道:“以往都是我给你们包饺子,如今总算轮到你们为我做了。”

妈妈的这番话,让我的思绪再次回到过去。那些日子里,每逢年节或者寒冷的冬日,妈妈总会在厨房忙碌不停,为我们全家煮出一锅香气扑鼻的饺子。那时的我们,总是急切地围坐在桌旁,盼着妈妈把饺子端来。如今,也到了我们向妈妈尽孝的时候。这一碗饺子,不只是食物,更是我们对妈妈多年付出的感恩与回报。

妈妈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脸上满是满足和幸福的神情。“好吃,好吃!”妈妈连连称赞。

看着妈妈开心的样子,我和妻子相视一笑。此时,我明白,尽孝其实很简单,就在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中,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尊重就足够了。

在这一个个饺子里,我领略了时光的变化,体会了亲情的深厚,品尝着亲手包的饺子,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

冬至的饺子,入口是美味,沉淀在心底的是传承。希望这份温馨的传统永远延续,愿每个冬至都充满温情与期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