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2-20
□记者 刘凯华
农村公路既是村民的“出行路”“致富路”,也是推动城乡各类要素交换的重要渠道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力引擎。
县域公路服务物资运输,路桥串联方便村民出行,山区公路化天堑为通途,村村公路串起果品购销,旅游公路联通散落景点……放眼河东大地,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蜿蜒,为乡村全面振兴输送了宝贵动能的同时,也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入冬以来,气温持续走低,但万荣县张高线东丁至庙后土桥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却“热潮”涌动。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施工人员在寒风中坚守岗位、各司其职,紧盯时间节点,加快施工进度,锚定12月底达到通车条件目标全力以赴。这条工程线路走向由西南向东北,全长990米,沿原有走廊带布线,在原路基础上拓宽改造,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涵洞工程、平面交叉及交通工程等,改造后路面宽度将达到10米。
另一头,盐湖区三大线(泓芝驿村至郭半村)农村公路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改善村民出行状况,方便农业生产。在施工现场,运输车往返穿梭,挖掘机平整路面,工人们抓进度、抢工期,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路在脚下延伸,情在内心传递。在设计之初,该工程便有着服务周边群众出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动机”。原来,这条全长3.2公里的农村公路,是泓芝驿镇酥梨基地主要道路。过去由于路面狭窄,不同程度影响了当地酥梨的交易和对外运输。此次道路改造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由原来的5米拓宽至6.5米,在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也为酥梨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照进现实。
这两天,当地果农王亚东接了个大单,拉了一车红香酥梨送货到西安和渭南。“这一单销售额大约10万元,路好了,我的生意越做越有奔头。”王亚东说。
“真金白银”投入公路建设维护,可见各地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关于万荣县张高线东丁至庙后土桥改造工程项目,记者了解到,为确保12月底达到通车条件,该工程项目部门不断加强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监督,确保工程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监理人员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提出严格要求。”该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郭华说。
今年,临猗县累计改造了4条县道,共65公里,尤其是临猗北部区域的三赵线和临卓路改造,让当地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使“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为现实。以三赵线为例,这条由三管镇通往孙吉镇南赵村的路线在近日建成后,不但路面从6米加宽至8.5米,而且曾经的一些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被改造成了弯度较大、视野开阔的路面。
在三赵线上行驶,不难发现,除了来来往往的小轿车,见到最多的当数村民运输柿子、苹果、红薯等农作物的车辆。采访当天,偶遇北景乡村民陆百通驾驶一辆装满苹果的电动三轮车,前往耽子镇的果库。“对咱老百姓来说,修路修的是方便,更是安全。”陆百通说。
便捷的交通畅通了物流,也畅通了城乡人口流动,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到乡村建功立业。
两年前,张晟大学毕业后回到临猗县北辛乡建了个果库,并计划通过电商销售当地水果。“当时我也犹豫过是不是留在城里,但看到村里道路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发展条件越来越好,就决定返乡创业。”张晟说。
“公路建设可不光是建好就万事大吉了,后期的管理、养护、运营都至关重要。”盐湖区泓芝驿镇董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杜振坤表示,这条路修好以后,村“两委”还会定期组织退休党员、村民对道路两边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清扫路面,使这条路真正达到为民所用。
如今,我市日益完善的城乡公路网络,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