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1-07
□杨颖琦
一条小巷,几户人家,从棉纺厂下班回来的人们在树荫下聊着家长里短,顽皮的孩童在旁边恣意嬉戏……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热播的电视剧《小巷人家》,通过充满年代感的布景、温馨和睦的邻里群像和逗趣欢乐的家庭氛围,将跨越时代的生活质感透过一个个温馨的镜头传递给观众。
该剧改编自作者大米的同名小说《小巷人家》,讲述了庄家和林家两代人在时代风口上努力改写命运的拼搏故事,剧中既有携手半生的父母婚姻,也有青梅竹马的纯美爱情,亦有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深厚情谊。电视剧以轻松诙谐的笔触,全景描绘沉淀在岁月里的情感肌理,勾勒出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与温暖,也照见滚滚时代发展浪潮中的个体沉浮。
单位分房、知青下乡、定量、“三转一响”、个体经济……当这些充满时代感的字词透过屏幕出现在观众面前时,熟悉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观众从时代脉络、日常烟火里辨认出“我们这样长大”的真实具象,更让年轻观众从浓缩的镜头语言中重新认识那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小巷人家》的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苏州棉纺厂,因单位分房,庄、林两家搬进了家属区巷子里的一方小院,新邻居在生活中互相帮扶,也因此缔结了深厚情谊。“麻辣厂花”宋莹是棉纺厂公认的生产好手,结婚生子后一直带着儿子在工厂宿舍住着,在得知单位要分房后,她不得已用儿子当“筹码”大闹工厂,终于分到了两间卧室。机缘巧合下,黄玲和宋莹成为小院里的邻居,开始一生的羁绊。在一天天的相处中,黄玲从宋莹细微的情绪变化里察觉到“刺头”宋莹为家庭冲锋陷阵背后那颗柔软的心,宋莹也懂得黄玲据理力争背后的倔强与隐忍。
中国传统“远亲不如近邻”的地缘乡情从一餐一饭、一针一线的邻里日常中传递出来。这份邻里情,是庄家夫妇吵架时,林家两口子叫庄家兄妹来吃的烤红薯;是“蹿天猴”林栋哲的裤子破了补、补了破,折腾到亲妈放弃了,黄玲接过手的裤子;是宋莹为备战高考的庄图南清除的一切“噪音”。这份邻里情,因为真挚又豁达,所以刻骨铭心。
剧中俯拾皆是的时光图景与观众们的记忆重叠,那些萃取自身边的家长里短、饱含真挚情感的生活细节,更让生于不同年代的人与自己的成长风景“确认眼神”,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们的记忆里,剧中所在的1977年到1994年可谓波澜壮阔、日新月异。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等时代列车搭载着人们滚滚向前,留下的一道道车辙都是关于国家社会发展的深刻印记,这些印记也改变了小巷里家家户户的命运轨迹。小巷里穿行的“二八大杠”、因为电视机而挤满男女老少的张大爷家、承载了远行女儿乡愁的石拱桥、窗边被电风扇吹凉的绿豆汤、充满“小资情调”的甜水店、承载着无数人文学梦的杂志期刊……电视剧透过这些充满时代感的生活细节,描摹出行进在时代车辙里每一个具体的人。
随着剧情发展,《小巷人家》的进度条向前推进,改革开放的场景开启。小人书书摊前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继续书写着关于他们的青春故事。从苏州到广州、上海,他们将观众带到那个每天都在变化的新世界,书写新的关于理想与情感的小巷故事。正如剧中庄超英所说的那样:“国家在向上走,国家给你们这一代人都提供了无穷的机会。只要肯努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上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