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以雄浑之风积蓄精神能量

——纪录片《颜真卿》赏析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0-22

□顾亚奇

日前,历史人文纪录片《颜真卿》在永济举行了山西卫视全国首播发布会。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部关于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个人传记,更是一扇窗,我们得以透过它窥见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忠贞不渝的文化灵魂。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局限于一山、一人、一物,更重要的是那些符号背后根植的文化血脉。从艺术成就的角度上分析,纪录片《颜真卿》的艺术探索,不仅聚焦于颜真卿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有其中所蕴含的士人风骨和生命样态。《祭侄文稿》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第二行书,正因为它是颜真卿的生命泣血之作。“长歌之哀,甚于恸哭”,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正所谓“时穷节乃现”,在历史的重大抉择面前,颜真卿选择了慷慨就义,这也是他给自己生命的最后注解。

从作品风格的维度审视,纪录片《颜真卿》始终洋溢着一种雄浑之风,这与晚唐诗论家司空图不谋而合。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的专著。其中第一品就是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在司空图笔下,具有雄浑之风的作品需要达到一种虚幻的境界,看似缥缈,却激荡着一股真实丰厚的气息。此时,诗之意味已超越局部具体物象的束缚,而得以实现其自我完整,具有不可言喻的情感意味和美的韵味。正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是雄浑之风的代表。《颜真卿》这部作品亦复如是,整部纪录片雄浑瑰丽、意蕴深远,充满力量与美感,堪称主题与风格相匹配的精品之作。

除了主题与风格,《颜真卿》最大的特色是对结构与节奏的把控。5集内容采用了“2+3”的布局。首集《雁塔题名》勾勒了颜真卿的成长背景与人生底色,为之后的故事作铺垫。第二集《乱世孤忠》是颜真卿人生的高光时刻。面对安史之乱的血雨腥风,颜真卿以其坚不可摧的忠诚与非凡的勇气,成为抗击叛乱的一大支柱。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文化的深刻理解都在此展露无遗。

随后的两集《烟雨江湖》《盛唐书魂》转向平和。彼时,颜真卿远离了朝廷的纷争和束缚,在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中寻得了心灵的慰藉。这两集不仅描绘了颜真卿的书法造诣和充盈的精神世界,更展现了唐朝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最终集《忠烈曜世》,颜真卿走向了个人生命的终点,成就了一个思想的高峰、一个政治家的高峰。

全片环环相扣,结构布置精巧,节奏张弛有度,通过写实与写意的交织,细节再现,贯穿采访和音乐的烘托,营造出了深厚的历史与人文氛围。

好的纪录片,能够让观众通过多维视角深化对世界的理解。纪录片《颜真卿》的开拓性就在于,这是对颜真卿人生故事的重新定义,使历史上的一代名臣全新亮相,促进观众对大唐时代的重新认识。不仅如此,纪录片兼具双重对话性,既是古今的对话,也是荧屏内外的互动,其中最具冲击力的就是人的价值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是整个纪录片一直在不断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古人讲“学而优则仕”,纪录片不停地在给观众提出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引发其对时代与人、时代与艺术关系的深层思考。

纪录片《颜真卿》的匠心独运,是影视工作者积极响应文化自信自强的号召、以实际行动用影视践行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当然,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承载着艺术价值,更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激活潜力。《祭侄文稿》诞生在永济,因为一个人,因为一篇文稿,一座城熠熠生辉。颜真卿可以说是永济的一个新亮点,其背后的文化资源不可估量。在今天艺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相信《颜真卿》纪录片的推出,必将为永济的文化资源开发注入强劲动力,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