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用爱浇出希望之花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0-10

□杨颖琦

“大家好,我是张桂梅。我毕生的唯一梦想,就是创建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出身贫困的女孩,能有书读、有学上。我想让她们走出大山,看看天有多高、地有多阔。”当剧中张桂梅穿着已经破了洞的牛仔裤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让观众再一次感受到她的力量。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为原型进行创作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一套、腾讯视频播出后广受好评,并成为今年以来国产剧最高分的电视剧。网友们在打出高分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真挚的观后感:“虽然这是一部主旋律剧,但是剧情并不说教,而是通过故事和细节来抓住人心”“看着张校长一次又一次翻越高山找回学生,仿佛感受到了她渴望所有大山里的女孩都能立于高山之上的信念”……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讲述了张桂梅校长坚定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帮助大山里失去上学机会的贫困女学生重返校园,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励志故事。电视剧用细腻温暖的笔触,将张老师建立女高的历程娓娓道来,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展现人性的坚忍与乐观。

“她是女孩,就是用来换彩礼的”“三万块钱,不亏”“十四岁结婚咋了,村里的女娃都这样”……当风风火火的张桂梅骑着破旧的摩托车赶到学生谷雨的家门口时,见到的却是敲锣打鼓为这个未成年女孩来提亲的媒婆。那一刻,山里女孩身上所背负的命运枷锁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山里女孩的困境远不止这些,辍学在家养猪的初三女学生、才生完孩子不久又怀了第四胎的年轻女孩、被退婚后变得疯疯癫癫的小姑娘、一心只想着嫁人的女孩……这些鲜活的角色,让观众真切地看到在贫瘠而又思想落后的山区里的女性命运,深刻理解了张桂梅老师为何一定要帮女学生们走出大山。

“希望不是别人给的,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这是剧中张桂梅将14岁的女学生谷雨从家里“抢出来”时鼓励她的话。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笨拙地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即使摔倒几次也要找回辍学的女学生;深夜敲开县教育局局长的家门,询问女高的进展情况;在女高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跑到市里向企业家们“拉赞助”;拉着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解决女高的校址问题……面对从未间断的困难,她没有停下来自我心疼、自我感动,再难再苦都扛了过去,永远都在为她要做的事而行动着。

在这些坚硬的外壳之下,同样闪耀着温暖的人性内核。电视剧并未刻意强调大山的苦难和张桂梅创立女高的艰难,摒弃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常见的沉重和煽情,巧妙融合了许多轻松幽默的元素,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接地气。在谷雨家门口与媒婆斗嘴、为了让学生们吃上饭与隔壁学校校长“斗智斗勇”、“化缘”路上与猪同乘的一夜,还有互相加油打气的女高学生们、卖米线的女摊主悄悄送出的30块、时刻佩戴在胸口的党员徽章、党旗下的宣誓……这些情节让观众又哭又笑,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在真实展现华坪女高建校之路、具象化呈现信仰与坚持的力量的同时,《山花烂漫时》还聚焦了山村教育、女性困境等社会话题,以年轻化视角,生动而写实的刻画与呈现女高的日常,自然地传递出女高存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力量。上学难的女孩、长期承受家庭暴力的母亲、从小被当作男孩子养的女孩……“女孩子是多么美好的生命,就应该一尘不染的漂亮,哪怕是深陷在淤泥里,也应该闪闪发光!”在张桂梅的眼中,女孩本就不应该被这些问题所困,所以她办女高,帮助女孩们挣脱掉身上的枷锁。

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中,张桂梅成为照亮大山女孩人生道路的一束光,而围绕在她周围的记者朋友、领导们、老师们也在这样的影响下继续照亮更多的人。剧中每一个人都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大山女孩的疼爱,不辞辛劳地耕耘着,使那些如同山花般的女孩得以在知识的滋养下灿烂绽放。他们一起用心、用爱浇灌华坪女高这朵“希望之花”,也为大山中的女孩儿撑起了一把伞,一把名为“希望”的伞。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