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4-10-16
□贾林娜
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了,一些在开学初立誓要发奋学习的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但孩子自己干着急,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家长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
讲述:提学习就烦躁,全家跟着着急
晓菁刚升入初中,开学初的时候,她下决心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改掉懒散的毛病,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一开始,晓菁按计划认真听讲,做好预习和复习,当天的错题当天解决。看到孩子每天回家后主动、认真地学习,晓菁的爸妈很是欣慰,觉得孩子长大了。可是经过中秋和国庆假期,晓菁认真学习的劲头逐渐减弱,注意力下降,“退步”回以前的样子。虽然晓菁有时也因为没有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着急,但她还是给自己找了各种理由,这让晓菁的妈妈周女士急得不行。
周女士说,晓菁在刚开学那阵确实改变了不少,每天不用他们提醒就能主动学习,也很专注,他们也替她高兴。可没想到这种状态没保持多长时间,两次假期过后,孩子的学习节奏有点乱了,对待学习紧一阵、松一阵的,成绩也有起伏,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觉得之前的努力白费了,一提学习就烦躁。他们看着干着急,却不知怎么帮助她。
建议:找到优势,确定努力的支撑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说,孩子认真努力地学习并取得好成绩,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但这绝不是凭一时之念和短期的勤奋就能实现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要想实现它,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的努力。老师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家长的接纳和认可,孩子自身的坚持努力,缺一不可。破除孩子厌学的“顽疾”,家长可以给孩子多方面的帮助。
专家建议,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当老师,多给孩子正向反馈,不能把成绩与对孩子的关爱绑在一起,更不要动辄使用激将法。家长给予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情绪稳定的基础,也是孩子乐观、积极面对学习的前提。其次,家长切忌把对孩子的期待附加上个人愿望,如果孩子背上过重的期待,会徒增心理压力,时间一长,就会对学习产生抗拒,这也是家长不愿看到的结果。最后,在孩子学习期间,家长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尽量减少对孩子说评价的话,多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另外,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提高,进而对学习的兴趣自然增强,慢慢地发现自身优势,而孩子身上的优势恰恰就是他持续努力的支撑点。 (《今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