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青铜铸文明 夏商映辉煌

​ 第四届“西阴论坛”专家组在我市实地考察调研

来源:时间:2024-10-16

运城晚报讯(记者 薛丽娟 杨颖琦)作为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0月15日上午,来自海内外考古领域知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40余位专家学者,前往夏县东下冯遗址、绛县西吴壁遗址现场,对夏商时期遗存考古成果予以调研。部分专家还前往运城博物馆、解州关帝祖庙,近距离感受河东大地的厚重历史文化。

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东北部,东倚中条山,西望鸣条岗,是晋南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夏商时期大型聚落之一,是探索“夏文化”、解读晋南“夏墟”历史内涵、展现夏商历史、研究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遗址。

绛县西吴壁遗址发现夏时期规划有序的手工业生产区,揭露出丰富的夏商冶铸遗存,为夏及早商王朝找到了铜料来源地,发掘了迄今所知商代初期规模最大的贵族墓葬,为研究早期国家与控制、开发、利用中条山铜矿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东下冯遗址、西吴壁遗址,考古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概况及发掘成果。专家学者在遗址现场对遗址现状、遗址分布、周边环境等进行了仔细考察,查看研究了陶器标本、出土矿石、炉渣、青铜器件等众多出土文物,现场热切交流自己的发现,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邹桂森是第二次来到运城。他说,研讨会上学者们分享的新发现、新认识,对于研究夏商时期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冶金技术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状之一,东下冯遗址和西吴壁遗址的冶铸残留物,对探讨早期青铜的起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的实地考察调研对我来说收获颇丰,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运城考古遗存的丰富和厚重”。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刘思然教授认为,此次“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参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比的视野,“理解中国夏商文明,同时要放在世界考古的比较视野之下,看到与其他地区在同一时间段的文明共性与差异。这样的国际交流,对于开拓我们的考古视野具有积极作用”。

夏县东下冯遗址在夏商文化起源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董伟直言,之前对东下冯遗址有所了解,但具体地点还是第一次来。此次实地考察,看到东下冯遗址发现的大量夏商时期冶铜遗存,让他对晋南地区在夏商王朝发展与崛起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