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0-15
先欣赏几副楹联。
题运城市“国宝”联:“文脉根祖,源远流长,五千年孕育辉煌开泰运;物华国宝,星罗棋布,百余处聚凝灵秀铸名城。”(一等奖)
题解州关帝祖庙联:“两千年浩气齐天,三教咸尊,立德立功忠义在;九千里分祠遍地,八方共祀,称神称圣古今同。”(二等奖)
题夏县西阴村遗址联:“蛹茧灿西阴,嫘祖养蚕,衣冠入史,机杼长传华夏美;彩陶留印记,时光可鉴,石器犹存,文明再续织耕图。”(二等奖)
题解州同善义仓联:“同心合力,挡鼠防虫,厚板宽墙,凝来匠者三千慧;善米义粮,堆仓叠库,荒年灾月,顶起黎民一片天。”(三等奖)
题永济普救寺联:“寺因一记名,月下西厢,偏闹东风,六根易洗情难洗;塔载千年史,佛头蛙鼓,且听莺唱,万事俱空爱不空。”(三等奖)
题黄河栈道遗址联:“凿危岩以作通途,问谁勇踏波涛,纤绳倒拉黄河走;利漕运而关国祚,向此长迎风雨,号子遥从碧落飞。”(三等奖)
这是“楹联焕彩章”运城市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题展评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联,当然还评出了数十副佳作联。
“楹联焕彩章”运城市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题展,是今年四五月份,市楹联学会、市书法家协会、市文保中心联合组织举办的。活动收到了全国各地投寄的4100余副作品,最终评出了103副获奖作品。
如果平面地去看这些楹联,可能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审美性。如果是用书法的形式去呈现这些联作呢?如果再去探求联作背后的“国宝”呢?是不是这些联作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走进运城博物馆,人们就可以看到这些联作的书法版本。真草隶篆,各位书法名家尽己所能、挥毫泼墨,用书法这一形式,展现了楹联的别样魅力。
楹联书法不分家。这一刻,古老的国粹艺术变得形象生动、变得触手可及。
关于楹联,运城值得一提。
运城是“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强市”。近年来,我市楹联事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中国楹联大厦”“中国楹联制作基地”等相继落户;涌现出一大批楹联创作者、爱好者;叫响了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实现“联卷河东一片红”。
国粹有了质感,“国宝”也不再骨感。
毫不夸张地说,一副楹联就是与一处“国宝”的深情对话,或咏其形、或颂其神、或感其史、或探其艺。这些楹联,不仅是对文物外在之美的直接描绘,更是对其内在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深刻挖掘与传承。
游客王晓静说,要创作这些楹联,首先要了解运城的102处“国宝”,要了解“国宝”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等,这样就间接走近了运城。如此,“大运之城”“好运之城”也就传得更开了。
不得不说,国粹与“国宝”的完美融合,既出彩又出圈。市楹联学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以楹联书法艺术创作为载体,将文物之美与文学之韵巧妙融合,立意高远、寓意丰富、雅俗共赏,是对楹联书法艺术的有力弘扬,更是对百余处“国宝”的大力宣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跨界”已成为时代主流。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需要“跨界”。酒香也怕巷子深。楹联、书法、文物……只有被更好地有机组合,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才能避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
记者 王振宝 景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