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关注精神健康 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10-09

稷山县精神病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李国伟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是由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在1992年发起,其目的在于提升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知,增进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支持与理解,全力推动精神卫生领域不断向前发展。

2024年10月10日,我们迎来了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呼吁全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关注、维护和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

拥有健康的精神状态,我们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尽情享受富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现实中精神健康问题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不少人在遭遇压力、焦虑、抑郁等困扰时,要么默默忍受,要么不知该如何寻求帮助。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精神障碍患者数量高达1.8亿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510万,且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不过,大家不必过度焦虑,现代医学实践证明,精神疾病是可以防治的,通过系统治疗,大部分患者完全能够回归社会。

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呢?不同年龄段易发的精神疾病各不相同。青少年儿童易患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这与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问题等因素紧密相关。预防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家庭方面,父母应给予孩子温暖、关爱与支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坚韧的心理承受力,为他们的精神健康筑牢根基。学校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纳入常规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助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升他们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社会要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成年人则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预防成年人精神疾病,企业可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和咨询服务,密切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媒体也肩负着重大责任,应避免传播负面信息和不良情绪,积极宣扬正面的心理健康理念和应对方法。对于个人而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以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当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时,及时运用有效的放松方法,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适当运动等。

为真正实现“同心健心安心”,我们必须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精神疾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对它的忽视和歧视。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精神疾病,深知它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精神障碍患者需要我们的理解、包容和支持,而非排斥和歧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才能为精神障碍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在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践行“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打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