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9-27
本报记者 王月文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坚持以提升救助水平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为重点,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提标关爱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强化低收入人口帮扶,分层分类救助显成效。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分层分类救助工作,实现多部门救助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信息共享。通过强化低收入人口信息平台的数据录入与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已录入低收入人口信息9420户18088人,为精准救助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召开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提标扩面,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为进一步提升救助水平,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下发《关于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自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除永济市、河津市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外,其余各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提标后,全市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680元/人/月,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6548元/人/年,城市特困平均生活标准达到10793元/人/年,农村特困平均生活标准达到9815元/人/年。截至目前,我市共为67302名城乡低保对象和8937名特困人员补发提标补助资金1585.79万元。
政策落实,兜底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为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市民政局按季度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新注册残疾人、新增乡村振兴监测对象、医保监测对象的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排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3290名对象纳入低保范围,163名对象纳入特困供养范围,有效防止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扩围增效,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推进低保扩围增效方面,我市明确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单独申请低保,截至目前已有近万人受益。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共认定821人,并与医保部门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救助服务。此外,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和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分别达到了206户296人和3270户6575人。
规范管理,救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确保救助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市民政局严格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发放流程,通过按月或按季发放救助金、建立资金发放定期报告制度等措施,确保了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同时,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通过完善低保信息系统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市民政局还联合市财政局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治理工作,并通过自查自纠和督导检查等方式,确保救助资金的安全运行。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持续落实好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单人保”政策,加大常态化低保信息系统录入工作力度,定期更新数据,不断完善低收入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精准、有效的救助服务,共同织就一张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民生幸福网。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