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9-12
□赵光华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
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
南苑卤香是舌尖上的故事啊
你让浪迹天涯的孩子啊梦中回家吧
……
某一天,打开手机软件,发现歌友们都在传唱这首歌,这几句应该是歌中最经典的部分。按图索骥,原来这首叫作《苹果香》的歌早就火出了圈。歌手狼戈用他那独特的嗓音为这首歌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他的演唱充满了情感,那略带沧桑却又饱含深情的声音,如同一位老友在耳边倾诉,让人在聆听中陶醉,沉浸在歌曲所营造的美好氛围之中。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在学唱之余,认真地去品读歌曲中每一句歌词,只觉得如饮琼浆玉液,以至于喉咙颤抖,泪光闪烁。
这首歌是狼戈老师为纪念父亲而创作的,他的故乡在新疆伊犁。伊犁又称“苹果之乡”,以前有很多苹果园,小时候每当假期他就去伊犁(父亲的故乡)或塔城(母亲的故乡),和那里的小伙伴们在苹果园里嬉笑玩耍,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
歌词以“红嘴雁”和“芦苇”作为开头,红嘴雁飞过河面,芦苇随风摇曳,立刻把人带入一个动态的场景。第二句立即转入对初恋莎吾烈泰的思念,他借口饮马来到初恋居住的白毡房前,莎吾烈泰美妙的嗓音和冬不拉弹奏出的琴声让他不忍远离,羞涩的少年没有勇气去敲门,只傻傻地等到天亮。他的痴情无人知晓,只有月亮可以作证,他不知道莎吾烈泰是否还喜欢他,那是记忆中的一段过往。作者用拟人手法,把虚幻的思念化作轻轻的羽毛,撩拨人心。这一节歌词情景交融,深情的歌词描绘出一幅草原风情的画面。当年也是这样的场景,骑马的旅人来到白毡房,同样也有冬不拉的弹奏声和动人的歌声,那一场相遇在平凡的夜晚显得尤为珍贵。
苹果香成了永恒的记忆,尽管岁月流转,往事变得模糊,但那份独特的苹果香却让人难以忘怀,它像月季花香和草原河谷一样,成了歌手心中永恒的歌谣。
这首歌的歌词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理念,看似说家常,零零碎碎地讲述着过往的点点滴滴,有情窦初开的少年饮马路过一座毡房,偶遇带着哈萨克族毡帽、弹着冬不拉唱歌的美丽姑娘莎吾列泰;有儿时俄罗斯族发小阿力克桑德拉家开的面包房里刚出炉的列巴和南苑香飘整街的卤香;有光屁股一起长大,擅长打弹弓叉的二哥;还有那每天傍晚坐在家门口土墩上等孩儿回家的母亲。最后情感升华,心中始终有个地方,刻进了你的名字,那个名字就是老家,无论走到哪里,它的名字,在心中永不磨灭。所有的讲述都是在点“神”,歌的“神”就是“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这思念不再抽象,而是依附在具体的人、事、物上。纵观整首歌词就是一首感情充沛的抒情诗,更是一篇语言精练、虚实结合的散文,它借助人物刻画、场景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主题。
狼戈不仅创作了词曲,还亲自演唱,展现了他对歌曲情感深度的把握和对草原生活的热爱。这首歌的风靡,不仅仅是音乐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那份对家乡、对亲人、对爱情的深深眷恋,它跨越了地域和年龄的界限,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
听了汪峰的《北京北京》,我去北京寻找梦想;听了高进的《下雪的哈尔滨》,我去哈尔滨中央大街感受异域风情;现在听了狼戈的《苹果香》,我已经准备好行囊去新疆了,去伊犁六星街,寻找阿力克桑德拉面包房,去品尝列巴面包的香味,再买几个苹果,细细去体会伊犁的苹果香!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