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时间:2024-09-11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突破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进而催生出一系列新职业。一系列新职业的快速生长,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动能。
新职业的“含科量”越来越浓,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2.44%,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等产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经济已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数”“智”新职业也就应运而生,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方向,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让新职业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人工智能(AI)推动了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诞生,也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要抓住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在支持稳岗扩岗、拓宽就业渠道、支持重点群体、强化精准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让源源不断释放的就业需求转化为就业岗位,进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建立新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新职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从业人员补齐技能短板,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劳动者要把握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新技术和新型工具的应用,增进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确保产业动能更澎湃、市场供需更匹配、就业结构更优化,让新职业促使发展新空间不断“长”起来、就业新岗位持续“冒”出来,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托举起全社会人民“稳稳的幸福”。
新职业成就美好新生活。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引导更多人加入新职业,支持新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稳就业、惠民生提供更多助力,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添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摘编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