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运城时空>

持续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28

刘珺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思政课改革取得实效。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院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关乎青年的政治品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艰巨、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上,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条原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紧密结合实际,谋深谋实思政课重点改革举措,增强思政课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把握好思政课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搞好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问题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变局既孕育着许多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诸多风险挑战。从高校教师角度而言,我们也面临着来自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新问题。思政课需要适应新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方位、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鉴别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格局发生变化,网络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传播的快速性等情况愈加突出,使得各种风险潜滋暗长。青年人通过网络社交、娱乐、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新的生活方式在为人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青年群体极易受到不同文化、思想的影响和裹挟。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对我们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多元。但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依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足、教学内容缺乏亲和力等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现实情况,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构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工作新格局。

注重系统思维。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在资源配置上,突出扩优提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教育教学上,强调以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保障机制上,突出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开辟新路径上,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要科学设计和建设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用好课堂主渠道,以学术讲好政治、以故事讲好道理,有效增强思政课感染力;要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好网络思政教育,让有意义的事情更有意思;要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创新制度,化目标为行动,全面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改革工作。

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建设规划。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的学习教育,深入阐释中国道路,深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要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职务评聘等方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确保思政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找准理论阐释与特色化教学的结合点,采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让课程更有针对性、更具亲和力;要加强内容供给,创新学生“点单”、教师“送单”的教育链条,提升学生听讲体验,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好;要用好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打造有创意、有思想的线上优质课程;要及时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要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和完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目标,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要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让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到所在地区的红色旧址等地进行实地研学,使其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国情民情,从而坚定理想信念;要经常性开展专题讲座、经典诵读、红色故事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与层层递进,从而更好地达到铸魂育人实效,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能力水平。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党性锤炼,打造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靠得住、信得过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深入推进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全方位培养思政人才;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激发思政人才活力,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要进一步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优化思政人才使用、评价等方面的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做到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要管好管牢阵地,制定和完善思政教学、学术交流、课题攻关、文化活动等管理制度,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坚决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要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检制度,引导大学生社团筑牢思想根基,自觉扛起对社会、学生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依法依规开展活动;要加强对学校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引导青年学生文明上网、正向发声。

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要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学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抓好思政课改革工作;要建立健全推进思政课改革的责任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任务、职责等,确保改革工作有效实施;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让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增才干,在抵御错误思想中冲在前;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务求实效,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