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9-06
本报记者 李宏伟
“要成才先成人,要做人先学礼,不学礼无以立。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同学们的齐声诵读,激昂嘹亮的声音响彻校园的天空。这是绛县山冲学校一次课堂礼仪教研活动的场景。该校通过课堂礼仪活动,让学生将传统礼仪记在心间,成为文明礼貌、积极上进的好少年。
“重礼仪,贵养成;正学风,立志气。只有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升内涵,知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成为一个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们不断坚持的育人目标。”绛县山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红斌说。
绛县山冲学校位于绛县陈村镇,2019年8月由原山西冲压厂子弟小学改建而成,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初中。仅4年时间,该校便在一片荒芜中迅速崛起,在校生由最初的180人扩展到900余人,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该校在校长李红斌的带领下,以“科研兴校”引领,以“五位一体”为推进举措,蓄力赋能、实干笃行,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农村学校奋进之路,在创新中发展壮大,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创”出了乡村教育一片天。今年,该校荣获“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绛县山冲学校学生进行的课桌舞展示。(资料照片)
科研兴校——
提质增效 质量为先
“绛县史称‘古绛’,是尧王故里,晋国故都,周勃封地,是龙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是山冲学校近日开展的语文课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展示。为了开展好语文教学,该校将课堂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结合,让学生走进山乡村落以及一些历史古迹,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扩大了语文课的知识面,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不仅在语文学科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该校各学科教师都通过研究新的课堂模式,通过科研的方法找课题,加强教学研究,使得各个学科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对学科都有兴趣,促进教学的提质增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山冲学校语文组长姚李琴认为,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依托,试题是对教学效果的诊断,通过科学教研的形式,让三者互为贯通,相辅相成。
通过近年来的科学教研,在以首席教师的带领下,老师们深入理解了以考改促课改、以课改推考改的教学理念,重视了课标理念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转化运用试题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山冲学校积极推行科研兴校战略,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提升教研的效果,让教师将每一个课题都做成有效的真实研究,让每一个研究都能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山冲学校副校长王慧娟表示,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关键是要实现“科研型”转变,走科研兴校之路,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
在教学实践中,山冲学校在“以常规带动教研,以教研优化常规”的工作思想指导下,始终树立“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坚持“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以练促学”教学原则,形成了“1352教学模式”,一个教学目标统领课堂教学;三段贯通连接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体验探究、当堂检测、总结巩固”五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两个重点侧重教师的“研”和学生的“学”,主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探究思路、探究变式、探究热点。在此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山冲学校全力打造跨区域教师交流平台、教师专业成长展示平台、网络精品课学习平台,积极开展“读研用展”“家校共读活动”“训测析改”质量分析活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同课移植”等教研活动,扎实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师资建设——
“青蓝”携手 蓄力共进
“我是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在学校青蓝工程的引领下,我的成长很快。我很感激我的师傅王慧娟对我的严厉,对我无私的教诲,使我在教学领域能够很快成长,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谈起自己的成长,山冲学校年轻教师李欣怡就对自己的恩师王慧娟很感激。
王慧娟告诉记者,虽然平时有很多的分管的事务,但是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没有离开过课堂,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尤其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她带头进行“传帮带”,践行学校的“青蓝工程”,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山冲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吸引、管理、培养、保障”为抓手,从2019年办学开始,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五层四维三工程”的教师层级发展培养模式。根据教师成长历程将教师划分为“新秀、新星、能手、骨干、名师”5个层次,着眼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终身学习4个维度。在不同阶段的教师中开展“四大工程”,让广大教师在“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名师专业引领,赋能教师成长,该校通过“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以“树典型、立标杆、学榜样”为主题,各学科标杆教师领航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工作,通过树标杆,学标杆,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与深刻化。每个学科选拔一位标杆教师,标杆教师示范展示课,同学科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听课、议课、研究,形成标杆引领、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氛围,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水平。
对于教学质量,通过“创优工程”,该校根据月考、期中考试成绩定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开展听评课诊断活动,专人专项提升,由年级主任、包学科领导、学科组长对课堂诊断后提出提升策略,促进薄弱教师的达标创优。
以“心”育新,促进成长。该校通过“育新工程”,帮助新入职教师尽快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开展“新入职教师亮相课”活动,骨干教师深入诊断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提出有效建议,持续跟踪至少30节课,帮助他们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蜕变,启航人生新征程。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该校通过“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学校教师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引领和促进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实现专业成长,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教学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化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一年合格,两年胜任,三年成为校骨干。
该校通过“四大工程”引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精细管理——
赋能成长 和谐校园
“眼中有美,心中有诗。一路风景,一路笑声。我们的研学活动,通过徒步活动在研学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次研学活动有意义。”山冲学校七年级学生李子健说。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愉悦学生的身心,该校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研学活动,通过走出校门,亲近了自然,增长了见闻,舒活了筋骨,愉悦了身心,增进了感情。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保、安全的切身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提升。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这是山冲学校近年来坚持的教育教学目标。在学习中,该校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为孩子们减负,做到课堂不减质,以作业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形成“五优化五流程五管理”作业模式,从作业目标、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分层、作业结构等5个方面,优化教师作业设计,确定作业目标,规范作业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山冲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注重营造“协同共生”的家校合作氛围,把“体育、艺术2+1项目”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篮球、乐器、舞蹈等六大类22门社团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大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学校教育,重在管理。在学生管理中,该校积极开展精细管理,构建和谐的校园。抓好学生常规管理。该校制订方案,明确职责,努力将学生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注重家校共育。开展“智慧家长讲堂”,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深度参与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干实事,才能出实效;只有夯实根基、优化课堂,创新发展,才能行稳致远。”李红斌说。
记者手记:山冲学校坐落在一片碧绿的田野中,漂亮的校园在广阔的田野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校园,只听见琅琅的读书声以及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的呼喊声,响彻在校园的上空。在这所农村学校里,教师们把“目标”刻在心上,学生们把具有“家乡情怀、中国灵魂、世界眼光”作为自己未来的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奋进。在未来的发展中,山冲学校将注重快乐教育的创新理念,以德育为本,以学生为先,全面育人,打造“山冲”教育品牌,不断开创山冲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