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30
记者 祁克宁 赵雪 文图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对于书,我们有着独特的情感。在以前,看书还不是那么容易,买书需要花钱的成本,再者,环境也并非都安静雅致。如今,走在中心城区,随时都可以邂逅一座温馨雅致的河东书房,为市民带来全新的休闲“慢”体验。
从自助饮水机接杯热水,在书架上挑本喜欢的书籍,找个舒适的座位,开启与书香相伴的美好一天,这是市民王大爷的日常。退休以后,在河东书房·党群馆读读报、看看书,是他消遣时光的好方式。“这里的书籍种类齐全,环境干净整洁,还提供免费热水,我经常从早上待到中午。每天来学一会儿,也是提升自己嘛。”王大爷告诉记者。
市民在河东书房·北城街道馆读书
环顾四周,亲子区内,家长陪伴小朋友轻轻翻看着多彩的漫画书;沙发座椅上,几名备考的学生一边听着视频讲解课,一边认真做着笔记;地垫上,一些市民休闲盘腿而坐,品读刚挑好的书籍进行自我“充电”……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徜徉于书海之中,在浓浓书香中静享“悦”读时光,手不释卷的市民成为一道优雅的风景。
近年来,中心城区不断完善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全民阅读服务设施网络,建成投运多座各具特色的河东书房。除了涵盖党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地方文献、文学、少儿图书等丰富的藏书种类,还提供丰富的阅读席位及饮用水、自助办证借还一体机、电子书借阅机等,满足不同市民的阅读需求。
老少齐进步
这些只是基础,河东书房打造的舒适环境更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河东书房·北城街道馆环境清新淡雅,最具特色的是中间的环形书架:整体被分隔为一个个小空间,用来摆放各类书籍,盈余空间大的地方,则是布置了绿植花朵点缀,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书架内侧的沙发坐垫可让市民一边挑选书籍,一边休息,更显人性化。
坐落在中心城区南风广场的文脉·河东书房,依水而建,外形青春亮眼。步入其中,凉爽一下隔绝了室外的燥热,馆内宽敞明亮、清凉舒适。墙上的一张张老照片重现了当时的河东印迹,串联起各地的历史文脉,展现了时代的纵深变化,里面还收藏了部分关于河东特色的书籍,吸引了一批喜爱本地文化的读者。
认真写作业
王英梅偶然带着孙子过来,发现了这个好地方。她向记者介绍,日常喜欢来此学习一些育儿类知识,想着之后带孩子能用到。最近在这里发现了一本叫《上庙的日子》的书,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山西的民俗和庙会,读起来十分有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房作为一个精神文化场所,每逢周末或者寒暑假更是异常火爆。这一点,除了书房工作人员对于来往市民增多的直观感受,饮用水的增加也从侧面提供了佐证。以北城街道馆为例,该书房工作人员薛颖告诉记者,平常一周市民可以消耗3桶纯净水,而近期以来,骤升到了8桶。当书房内的座位满了时,门口的桌子也会提供给读书和学习的市民。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离不开书香的滋养。在书房,不只可以读书,还有多姿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充实市民生活:缝制香包、制作掐丝珐琅、剪纸、做风筝、冰粉DIY、画草帽、阅读会、研读会等。满城书香浸润人心,也让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
城市新声:
幽雅的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坐落在中心城区的一座座河东书房,既契合了市民的阅读需求,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人文空间,又完善了城市品质功能,让品质形象进一步提升。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来读书的市民中,有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的,有备战考试的,也有寻求自我提升的……许多书房都是座无虚席,偌大的空间里,仅能听到大家翻动书页和轻敲键盘的声音,在这里,时间好像都慢了下来。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书房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提供文化空间、举办特色活动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有人说,为读书人点亮一盏灯,一座城市就被点亮了。一方小小的空间,让书香在城市的烟火气中氤氲开来,也点亮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记者 赵雪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