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河津以“居家个性化托养+寄宿制集中托养+辅助性就业”模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托养一人 幸福一家 解放全家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29

记者 范楚乔 郝丽莎

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是关乎残疾人幸福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在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河津市残联以“居家个性化托养+寄宿制集中托养+辅助性就业”模式,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解放全家”的目标。

今年,河津市为240名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的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为50名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的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还通过辅助性就业的形式,让20余名残疾人享受托养政策的同时,实现了就业增收。

托养服务,主打精准

要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切实享受到惠残政策,就要以残疾人需求为先。以居家托养来说,240名残疾人的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及托养需求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实施精准化服务。

今年以来,河津市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服务”的形式,精准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情况,认真研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并建立“一人一册”服务档案,由河津市泽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16名工作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生活照料、家政保洁、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精神慰藉、体格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科学、合理、适度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居家托养服务,改善残疾人日常生活环境,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

“感谢残联对我们一家的帮助,社工们对我就像亲人一样。我不仅身体少了病痛,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也更强了。”河津市柴家镇北张村残疾人景印珍说。10余次入户贴心服务,帮景印珍缓解了内心压力。她紧锁的眉头展开了,眼中多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托养一人,幸福一家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家人”,是许多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河津市通过实施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实现了“托养一人,幸福一家,解放全家”这个目标。

“以前我们既要干活挣钱,又要分心照顾孩子。现在,孩子在托养中心能得到专业服务,我们也能安心上班。”“我家孩子是去年过来的,到现在变化很大,更懂事了,他很喜欢在这里生活。”“我们生活上有人照料,还能提升自理能力,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也更多了,在这里生活、工作,家里人更安心。”……寄宿制集中托养,给50名残疾人的家庭帮了大忙。

河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按照“残联主管、购买服务、机构实施”的模式运营。工作人员根据残疾人具体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康复训练计划,让残疾人及其家庭减轻了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增强了幸福感。

集中托养,不止于养

居家托养和集中托养为残疾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难题,让他们更加融入社会生活,内心更加自信自强。这些残疾人许多都具有劳动能力,只是受身体限制无法就业。河津市残联将残疾人技能培训和托养服务相结合,为他们提供各项技能培训课程和就业机会。

目前,河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已有20余名残疾人通过编织中国结等项目实现了辅助性就业。韩秀秀自去年入住托养中心以来,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生价值得到更好体现。她的朋友昝美好夫妻也在残联帮助下,享受到助残帮扶项目资金,开启了网络直播的创业路。

直播带货、编织中国结、唱歌休闲……在托养中心生活,让他们收获了友谊,找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大家互相鼓励、分享快乐,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我还能用劳动换来收入,这都是残联搭建的好平台。我们做的中国结产品质优价廉,希望以后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卖得更好,这样大家的收入就能更高。”韩秀秀说。

如何高质高效为残疾人提供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让服务对象尽可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河津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让残疾人群体受益良多。河津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以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托养服务质量,让更多残疾人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他们‘托举’起幸福美好生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