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激活高质量发展“水因子”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12

记者 余 果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

近年来,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河津经开区”)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节水型开发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开发区用水节水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力度,深入提高园区用水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助推工业生产绿色发展。

今年上半年,经自愿申报、各市推荐、专家评审,省水利厅、省商务厅评选出两家节水型开发区(工业类),全省仅两家开发区获批,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其中。

在河津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供水管道施工现场,工人们在施工点紧张有序地忙碌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   记者 陈方斌 摄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近日,在河津市龙门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冒着酷暑,铆足干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该项目是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河津市今年152个重点项目中的一个生态环保项目,主要对河津经开区内企业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和龙门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从而实现污废水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全部达标回用,发展工业经济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改善工业区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目标。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6007亿元,位于龙门区河津经开区西部,占地46亩,主要建设21个单体构筑物,并配套污水管网12.74公里和回用水管网0.6公里,污水处理规模为5000立方米/日。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通过厌氧、缺氧、好氧等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生物菌群有机配合,实现污水达标回用,节约水资源,推动河津经开区基础设施水平迈上新台阶。

记者在该项目工地看到,粗细格栅进水控制间、调节池及事故池、水解池两级AO生化池及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污泥脱水车间、臭氧发生间、巴氏计量槽、回用水池及泵房、综合房、综合楼等都已建成,施工人员正在清理场地,装载机正在运送物料,施工现场忙碌而有序,预计整个项目8月底投入运营。

据了解,建设过程中,河津经开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全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项目部上足人力、设备,严格按施工要求施工,确保项目加快推进。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河津经开区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供水管道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在各施工点紧张有序地忙碌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按照南北两区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项目部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施工条件,紧锣密鼓赶工期,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预计年底项目完工。

为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高效利用水资源,不断实现开发区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近年来,河津经开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节水载体建设,督促企业通过技改项目,不断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和水重复利用率。

加大节水宣传,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企业电子LED屏循环播放节水标语,宣传栏张贴海报、悬挂横幅,企业微信公众号及职工朋友圈转发节水倡议书等方式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同时,严格水资源利用审批,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努力实现节水降耗、节水减排、节水增产目标。

“绿色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这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河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民富表示,将持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完善园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长效机制,助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在河津市龙门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铆足干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 陈方斌 摄

废水变“活水” 激发绿色动能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一般有三个用处,市政绿化用水、企业生产用水,以及经过提标处理后作为生态补水排至湿地、河流。在河津经开区,企业用中水生产,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水的排放,还实现了降本增效。

山西安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仑化工”)依托创新开发建设的工业高盐浓水深度处理系统,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目标。

据了解,该公司以煤焦油深加工、炭黑生产为主,公司建设之初,就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配套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装备。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处理、综合利用”思路,投资4100余万元,建设了包括无机、有机、超级反渗透、蒸发结晶等系统的中水回用“零排放”装置,实现将深度处理后的中水全部回用和工业“零排放”的目标。

安仑化工安全环境负责人说:“我们的动力分厂,每天生产消耗用水大概在4000吨,同时也会产生1400吨左右的工业废水,我们会把1400吨的工业废水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处理之后,回用到我们的电厂和炭黑生产线,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中水回用“零排放”系统中的“超滤和反渗透双膜装置”,确保了装置的先进性、高效性,蒸发结晶装置突破了一般工业企业高盐废水只能处理达标排放废水的瓶颈,蒸发离心装置是实现废水零排放的最后一道关卡,把废水通过蒸汽加热,把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再回用,把里面的盐分通过离心机甩干,变成干盐,并且这部分干盐可以达到回用级的标准。

安仑化工中水回用“零排放”系统运行以来,根据实际生产运行显示,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用水70万吨,相当于整个安仑化工三个月的生产用水总量。

“我们企业的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项目,实现零排放,达到了工业废水对外界水环境‘零’的影响,对企业的自身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运行好我们的中水回用项目设施,不断提高我们企业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能力,为企业绿色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该负责人说。

据李民富介绍,这个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企业从环保投入中实实在在得到经济效益,让企业发自内心地认可环保投入,愿意投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正循环。

水是支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加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河津经开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节水行动,建立节水长效机制,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工业用水效率,促进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开发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