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08
本报讯(记者 李丹凤)“据载,在遗址里还发现了一批颜色特殊的化石标本:‘颜色有黑、灰和灰绿,大部分为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和马的下颊齿。这种不同颜色的骨非矿物所染,因为从新的断面上看,已达到骨的深处。’学者们由此推断这些颜色不同的骨、角和马牙化石是燃烧所致,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用火烹制肉类的技术,进而推断出243万年前,中国第一把文明圣火已在这里点燃……”
跟随讲解员的讲述,来自盐湖区的20余名困境儿童在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开始了一场对远古文明的探秘。
为帮助困境儿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帮助其度过“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情感有抚慰”的快乐假期,近日,在盐湖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民盟盐湖区委会联合盐湖区第一时间志愿者协会带领20余名困境儿童,前往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和永乐宫,开展“永乐古韵 西侯探秘”关爱困境儿童阳光公益行研学活动。
此次研学活动首站走进芮城县西侯度遗址。在讲解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参观了西侯度遗址陈列室、古代体育文化展厅和圣火广场公园。在西侯度遗址陈列室,孩子们仔细观看一件件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标本,认真地听着讲解、做着笔记,深入了解人类文化遗存,聆听史前文明回声,对家乡和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参观过程中,志愿者和讲解员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引导他们细致观察、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这真是一场非比寻常的旅行,不仅了解了火对人类进化的作用,增进了考古知识,感受到家乡表里山河的深厚底蕴;还知道了‘六艺’的含义和作用,加深了对古代体育发展形势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研学儿童郑淑旖说。
随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走进“东方艺术画廊”永乐宫,探访黄河岸畔的艺术瑰宝。在这里,孩子们欣赏到了永乐宫精美的壁画艺术、恢宏的宫殿建筑,并了解了其艰苦卓绝的搬迁历程和我国高深的道教文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拿出研学手册,认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并互相交流心得、畅谈收获。
盐湖区第一时间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阳光公益行研学活动作为“阳光成长”关爱困境儿童公益服务项目中的重要部分,旨在通过带领困境儿童“走出去”,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与人生经历,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下一步,协会将持续组织困境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动员更多的儿童参与此类研学活动,让他们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得到鼓舞,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