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08
天气炎热,不少人选择戏水玩耍,享受清凉。然而,溺水的风险正悄然临近……为防止溺水事故发生,盐湖泳协提醒大家应做到这“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同时警惕“三大误区”。误区一:孩子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这是错误的,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误区二:孩子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水下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并且你的身体也可能会产生突发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遇到有人落水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保持清醒认识:救援行为是非常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记者 杜磊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