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06
本报记者 董战轩
盛夏时节,果乡临猗,果林纵横,果香馥郁。
眼下正值早熟苹果新品种“大卫嘎啦”成熟采摘期。步入位于临猗县北辛乡平宜村的临猗县小军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处“郇阳果园”,果形端正、果面光洁、果色艳丽的“大卫嘎啦”缀满枝头,果农们乘坐移动采摘平台车来回穿梭,忙着采摘、装运成熟的苹果,果园里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这处‘郇阳果园’占地100亩,2020年栽树建园,2021年挂果带产,后逐渐进入盛果期,效益越来越好。”该果园负责人姚云玲告诉记者,“我们7月23日开始组织工人大面积采摘,20多名工人一天能采摘两万来斤。在果品销售上,得益于政府的牵线搭桥,我们和上海一家大型超市对接并建立购销合作关系,收购价是一斤4块钱。”
丰产的背后,是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强力支撑。走进“郇阳果园”,数字气象仪实时监测天气变化,智能防雹网有效抵御自然灾害,而高标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则实现了精准灌溉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此外,果园还配备了植保机、除草机、移动采摘平台车等现代化设备,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过去管理100亩果园需要约50人,现在只需要三四个人,既省心、省力、省时,又智能、精准、高效。”谈到果园随处可见的“高科技”,姚云玲满怀欣喜。
临猗以果兴县,享誉全国。临猗县林果种植面积达140万亩,年产各类水果达25亿公斤。其中,苹果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产量超20亿公斤。
2020年,临猗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守正创新,主动作为,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早熟苹果新品种“大卫嘎啦”,并配合宽行密植、精准水肥、省力化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新模式,使早熟苹果的挂果周期大大缩短。由此,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于一身的“郇阳果园”显露雏形。
——引进新品种。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大卫嘎啦、绯脆、秋映等品种,选用抗重茬矮化自根砧,实现了品种和砧木“双脱毒”,破解了老果园不能直接更新重茬栽培的难题。
——集成新技术。采用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六大核心技术,即以高纺锤形树形为主的简化修剪技术,以生草覆草为主的生态果园建设技术,以滴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为主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机械施肥除草打药为主的宜机化管理技术,以绿色防控为主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以药剂疏花疏果及果实免套袋为主的简约栽培技术。
——运用新模式。采用品种砧木“双脱毒”大苗建园,宽行密植,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作业,在有效实现省水、省肥、省力、省地的同时,逐步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目标,盛果期亩产量预计4000公斤左右。
除此之外,“郇阳果园”还采用微喷灌技术,可以科学控制果园湿度、温度,适时改善果园小气候,既能在“倒春寒”时给果花穿上“防护服”,有效防止果花受低温冻害;又能在三伏天里给果园增湿降温,有效防止苹果因高温灼伤。
“相较而言,临猗早熟苹果上市更早,而且颜色好、口感好,广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反响良好。”聊起“郇阳果园”生产的早熟苹果,一名来自上海的果品经销商告诉记者。
做好“土特产”文章,既要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更要提高“产”的效益。近年来,临猗县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加快“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建设,先后建成“郇阳苹果千亩示范基地”两个,打造“郇阳果园”46个,累计发展“郇阳果园”近万亩,形成了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合力,有效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郇阳果园’生产的‘大卫嘎啦’上市期比其他品种早熟苹果提前一星期左右。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实现提早错峰上市,有效掌握市场话语权,让果农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果树站站长于润欣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郇阳果园’的示范效应,持续加大推广力度,带动更多果农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推动全县果园向矮化密植方向发展,让‘郇阳果园’串点成线、连线成面、遍地开花,共同推动临猗苹果产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