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创新驱动 改革领航

​——我市上半年全方位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05

记者 范 娜

经济体制改革是强基础、促发展、增效能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中共运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成立工作专班,高起点谋划,对所牵头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服务机制、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以及建立健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机制等,高标准推进,严要求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连日来,记者深入各改革领域一线,近距离、全方位了解我市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为城市发展精心绘制的宏伟蓝图。

保生态,护黄河

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市流经8个县(市),全长345公里。

盛夏时节,驾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山河壮美,风景旖旎。广袤的沃野上一片片青葱,令人心旷神怡,时不时还有飞鸟掠过天际。一路上,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迷人的自然风貌让人目不暇接,一幅生态优美的画卷在河东大地缓缓铺开……

今年以来,我市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工作中,坚持以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方式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制定了2024年行动计划,共谋划项目206个,总投资739.68亿元。截至6月底,181个项目已开复工,完成投资76.47亿元。

以黄河、汾河、涑水河、中条山、峨嵋岭为骨干脉络,统筹大山、大河、大湖等重大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治理,强力推进“五条绿色走廊”建设,打造构建覆盖全域、具有运城黄河城市特色的空间格局,制定了2024年行动计划,谋划项目210个,总投资351.11亿元。截至6月底,191个项目已开复工,完成投资47.61亿元。

此外,我市还主动对接国家级、省级有关部门,掌握政策支持方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专项债资金支持;扎实推动审计问题整改,深入开展突出问题摸排;以芮城、永济和陕西潼关、河南灵宝为试点,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途径,深入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按照山西省“一核两极多点”临空经济总体布局,启动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一项项精心策划并全力实施的举措,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完成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修编,印发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运城段)建设保护规划》,明确“一区十园三带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建立了环境资源执法司法联动机制,以法治方式推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

与此同时,争取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永济市伍姓湖保护综合治理项目6610万元,全省唯一;争取黄河专项省级配套资金1.2亿元,同样属于全省第一。

优服务,促发展

打造民营经济新机制

宏明空调“意外”落户盐湖高新区;画宝刚公司落地临猗并快速投产;大运汽车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销往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

今年以来,我市统筹推动《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持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狠抓政策落地,持续营造“亲商爱商护商”良好氛围,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市场“非禁即入”,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实施,依据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化和业务开展的申请。截至6月底,组织完成了全市33个单位、7534件行政许可事项的办事指南标准梳理规范,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调整修改事项68个。同时,完成了《商事登记全帮办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草案的制订,并通过省政务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初评;完成2024年运城市标准化实施方案中政务服务板块的修制订;组织永济市完成“基层政务服务”标准、综合窗口受理工作标准编制规范、现场勘验核查工作标准规范草案制订,并申报了市级地方标准。

全力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的清理工作,建立了以市县两级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市县两级全覆盖。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会审、抽查检查、投诉举报等3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作用,统筹推进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按照“谁起草、谁审查”的原则,抓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截至6月底,共废止了5份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类文件,修订6份,抽查政策制定机关涉及市场经济活动文件232份。

为做好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工作,我市印发了《关于编制市县两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清单的通知》,对市县两级前期不规范的政策发布和项目上架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下架处理。目前,市级层面的惠企政策奖补事项清单已初步编制完成,已梳理出67项奖补事项,初步形成《运城市本级涉企政策奖补事项清单》。截至6月底,已清理涉企政策946条,项目申报52项。

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我市建立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机制,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截至6月底,已有运城南山·奥莱欢乐世界、中氯三滩科研种植基地项目引入民间资本3亿元。同时,运城禹都水镇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改造、闻喜经济技术开发区精品钢产业园供水厂建设等3个项目正在对接中,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

我市创新企业“安静期”制度,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建立完善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发放《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的重要论述及政策汇编》,组织企业家学习相关意见。深入运城非公有中小企业银企合作促进会、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促进会等,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行”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同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市检察院联合召开“护企助合规 安商促发展”座谈会,宣讲护企案例,推动各项护企举措落地落实。用好涉案企业第三方合规机制平台,截至6月底,全市协调推动解决有关涉案问题27起,及时挽救涉案企业,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抓链条,谋低碳

推进能源领域深改革

行走于舜乡大地,在蓝天白云之下,远方山顶上呼呼转动的风力发电机叶片,以及顺着山势起伏绵延的黑色光伏板,正是垣曲县借助新能源产业东风建设的100MW多能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随着农村“光储直柔”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在芮城县庄上村的推广,取暖不烧煤、农机不冒烟、屋顶能发电、余电能换钱,成为“零碳村”村民的日常写照。

今年以来,我市在能源领域持续发力,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其中,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呈逐步上升态势,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储能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光储直柔”技术的推广也进展有力。

国家第一批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4.7%。

在中深层地热方面,临猗县新建能源岛趸热一期项目,完成钻井10眼;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地热能利用工程项目,一期项目已完工;中心城区地热供暖试点项目总投资6322万元,分3个区块钻探6口试验井进行抽水回灌试验,目前2口试验井已开挖。在浅层地热方面,盐湖(地源热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准化宿舍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解州水泵专业镇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进入运行状态,两个项目可供热面积1.35万平方米;河津市(水源热泵)樊村镇樊村堡村、樊村村节能减碳地热能集中供热(制冷)两个项目地热井钻探完成,正进行设备安装。

垣曲二期抽水蓄能项目顺利开工;绛县抽水蓄能项目已完成项目核准;河津抽水蓄能项目正在协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全市重点实施新型储能项目10个。

在芮城县10个乡镇、20个村开展的“光储直柔”村镇能源服务站建设,前期规划已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动能源领域产业链发展,持续构建风电、光伏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132个乡镇已实现公共充电桩全覆盖。截至6月底,全市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486个,在建公共充电桩735个。

我市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两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出租车219辆,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新能源出租车占比69.92%;积极推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充电设施建设,布局22处122个充电桩,覆盖黄河一号旅游公路18个驿站和7个房车营地,目前完成立项两处。全力实施煤电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大力推进水泥熟料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促使重点行业实现节能降碳减污目标。

强基建,增保障

完善城乡融合新图景

道路平坦通畅,公交服务便捷高效,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都带来了诸多便利。

今年以来,我市印发《运城市2024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市级层面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62条工作举措,并将重点工作纳入2024年市政府重点目标任务清单台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目前各项任务均按序时进度推进。

2023年1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新绛县作为我市唯一的试点县(文旅赋能型县城)入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新绛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加大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供给力度,推动白台寺旅游景区实现对外开放,举办绛州古城中国年、万安桃花观光交流会、光村旅游文化周等系列文旅活动,文旅市场全域升温。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乡村延伸,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完成里程647.5公里,2147个建制村全部实现客运通车,147个乡镇(街道)中,有109个村开通城乡公交,占比达到74%;持续推进10个县11个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为主线的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打造了临猗县、垣曲县、河津市3个县级统仓共配一体化运营的样板示范县(市),建成125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服务站和84个规范化的行政村便民服务点。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基本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155家,累计达到98.7%;达标“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数量64家,累计达到41%。全市共17家乡镇卫生院申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规划建设的216处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安放(葬)设施已开工162个、完工86个、运营5个,开工率73%,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稳步推进。推荐27家企业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新申报绿色食品企业19家、产品27个,已获证4家企业、4个产品,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累计达128家、产品191个,位居全省第二;新申报圳品6家企业、15个产品,提交省级审核两家企业、8个产品,全市圳品企业累计达20家、产品71个,全省占比34.8%,位居全省第一;新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获证产品3个(芮城黄桃、永济黄河鲤鱼、永济黄河赤眼鳟),全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累计达50个,全省占比35.7%,位居全省第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