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05
记者 王新欣
两年前,闻喜县河底镇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颁证会,让河底镇的19个行政村都领到了一个“大红本”——河底镇乡村振兴蔬菜产业园确权认定书,这是该镇“党委领办项目、村级集体受益、突破资源限制、培育增收引擎”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的一大实践成果。
如今,相似的情景再次在河底镇上演。河底镇蛋鸡标准化养殖项目将沿用“党委领办、集体收益、充实家底、引领发展”的集体经济壮大模式,收益均分到河底镇19个行政村。
这是河底镇党组织领办推进产业发展的一大缩影,体现了该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行动力。
“创”出新路子
一枚枚鸡蛋,从鸡舍到装盘,全程都是自动化,工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
走进位于河底镇合阳村的山西维明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明牧业”),一排排鸡笼架干净整洁,一台台现代化养殖设备有序运转。在这里,蛋鸡住的是“空调房”,吃的是“营养餐”,坐的是“传输带”。
“从给蛋鸡喂水、喂料到控制鸡舍温湿度、给鸡舍通风换气,再到鸡蛋分拣,都是自动化、标准化的,既省时省力、干净卫生,还能减少鸡蛋的破损。”该公司负责人李海俊介绍道。
目前,维明牧业养殖场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现蛋鸡存栏量15万只,扩建后存栏蛋鸡30万只,育雏育成鸡20万只,项目建成之后,预计可日产鸡蛋1.75万公斤。
“我们的二期项目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政府投资700万元建设3栋鸡舍、购置一些自动化设备,每年我们会上交政府投资金额的8%,再由镇里分给19个行政村。”李海俊说,项目建成之后,可累计解决就业百余人,吸引更多农户发展养殖业、加入合作社,增加农户收入,带动辐射周边其他村,形成养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鸡蛋品牌。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活也轻松,捎带还可以照顾家里,我觉得非常好。”合阳村村民郭娟娟一边分拣鸡蛋一边说。
维明牧业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搬运鸡蛋。特约摄影 温徐旺 摄
河底镇是闻喜县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目前蛋鸡存栏70万余只,为进一步促进蛋鸡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叫响河底品牌,实现“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在闻喜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河底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调研、市场研究,实施了河底镇蛋鸡标准化养殖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底镇蛋鸡行业标杆,示范带动其他养鸡合作社进行技术升级、扩大规模等,做强河底蛋鸡品牌。
“通过党委领办项目,目的是让村级集体受益。河底镇发展蛋鸡养殖产业,与企业合作,分红到全镇19个行政村,每个村每年都能分到3万元,实现了村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河底镇党委书记朱国兴说道。
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只是河底镇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一个项目带动全镇受益的缩影之一。
2021年,河底镇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实施了乡村振兴蔬菜产业园项目建设,流转集镇附近、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土地,投资200万余元建设一期项目标准化温室大棚17座,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设施农业、规模产业发展的新样板。
随着一期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河底镇党委继续领办投资419万余元,建设产业园二期项目,完成再建大棚160座,项目收益实现对河底镇19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每年可为全镇集体经济增收34万余元,构建起“村村有产业、组织有力量、治理有根基”的工作格局。
“种”出新希望
7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河底镇南王村,50亩连片的荷塘内,青绿色的荷叶与朵朵绽放的荷花相映成趣,清风拂过,暗香浮动。
南王村被称为“莲菜村”,有着悠久的莲菜种植历史,村里还有汩汩流淌的温泉,因而所产莲菜洁白细腻、清脆香甜,营养价值颇高,与闻喜煮饼、北垣柿饼、石门核桃并誉为闻喜四大历史名产。
“目前,莲菜正是生长阶段,到了10月中旬就会成熟,一亩地的产量在3000斤至5000斤之间,每亩毛收入在3万元左右,利润可观,主要销往运城、临汾等地。”南王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红望着眼前的荷田笑着说。
南王村的50亩莲菜基地建设项目属村集体经济项目,均分包给村民,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左右,同时还带动了该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小小的一颗莲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莲藕经济”为南王村“种”出了新希望,将引导更多村民参与莲藕种植,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绘制一幅景美、人美、产业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田野中“种”出新希望的,还有位于磨盘岭上的坡申村。
一路爬坡来到坡申村,道路两侧皆是红彤彤的各种水果,一个个娇艳欲滴,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有苹果、油桃等,光是苹果就有鸡心果、维纳斯黄金、新世纪3个品种。放眼望去,村民正在采摘已经成熟的珍珠枣油桃,尽情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坡申村村民在该村水果示范园采摘珍珠枣油桃。特约摄影 温徐旺 摄
“我们村这个水果示范园里,总共种植有70多亩桃。桃是村里重点种植的果品,上市期从6月份一直持续到10月份,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也为很多村民们提供了足不出户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坡申村党支部副书记牛永庆望着眼前的果园说,这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村民的土地建设水果示范园,最忙的时候大约可以提供50个就业岗位。
“之前我在家里没活干,有了这水果示范园后,一个月在这里打工就能挣2000多元,感觉很不错。”坡申村村民侯引引说。
近年来,坡申村通过建设水果示范园,让该村有了新的主导产业。现在,这些水果陆续进入采收季节,且根本不愁销路。“示范园里的水果基本都是订单式生产,刚下枝头,就被来自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的客商拉走。”牛永庆满脸笑容。
通过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河底镇提升村级组织力、实现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
“闯”出新天地
正午时分,在河底镇马庄村道路两旁的田野中,随处可见撑着伞或是戴着防晒面罩的村民们,他们正弯腰在地里收割香菜。
另一头,马庄村集体冷库的大门口,一辆装有250公斤香菜的运输车在此完成装车,正准备将这辆装满香菜和冰块的车辆开往太原。
“河底镇种植蔬菜的人比较多,蔬菜的保鲜运输就需要冰块。我们的存冰量在400吨左右,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蔬菜大约有15余吨。冷库建成后,不仅大大降低了周边村民的蔬菜运输成本,还带动了更多农户加入蔬菜种植的行列中来。”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肖壳介绍道。
近年来,闻喜县在马庄村建设了保鲜冷库项目,总投资211.6万元,其中,财政预算资金约170万元,村集体筹集资金41.6万元。项目的经营方式主要为租赁,承包给企业后,每年可为该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同时,也为不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河底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解除了当地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同样,在酒务头村,发展乡村旅游也是河底镇利用该村自然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
走进位于酒务头村的小溪谷野奢营地,哗哗的水声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顺着水声,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条巨大的瀑布,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瀑布轰鸣声和扑面而来的水雾,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来自盐湖区的研学团队在小溪谷体验研学当地文化。特约摄影 温徐旺 摄
“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特别好,中午玩累了还能在这里吃吃饭,所以就带着孩子们来了。”家住闻喜县城的张女士笑着说。
山水环绕之下,一排别具晋南特色的窑洞瞬间吸引了眼球。窑洞中,游客们或一起品茗,或一边吃饭谈天,一边享受自然美景,非常惬意。
“小溪谷乡村旅游项目,主要包含叠水瀑布区、休闲餐饮区、窑洞民宿区、垂钓区、农耕文化区、帐篷露营区等等,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并运营,二期工程主要为窑洞民宿等,目前正在建设中。”小溪谷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仇慧琳说道。
河底镇坐拥汤王山、小涧河、酒务头商文化遗址等文旅资源,河底镇党委、政府践行闻喜县委提出的“宜居宜业宜游地,幸福美好闻喜城”目标,明确了“农业产业优、重点项目强、生态环境美、文旅事业兴”的总体发展规划,按照“打造亮点—挖掘文化—形成路线—优化模式”四步走思路,统筹文旅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倡体验和沉浸并重、开发和保护并重。
“酒务头小溪谷乡村旅游项目,采用‘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同时,还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酒务头村党支部书记马永明说。
河底镇通过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蹚出了一条抱团发展、联营增收、共富共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