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认识肝炎 科学防治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27

一、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造成肝炎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是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肝炎,通常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侵害肝脏,使得肝脏的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它可以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二、目前肝炎的流行情况是怎样的?

当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形势依然严峻,全世界有约2.57亿乙肝病毒携带者,71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140万人死于乙肝和丙肝。庞大的肝炎患者人群给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

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7.18%,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例。近十年来,我国丙肝新报告病例数平均每年约21万。此外,我国甲肝、丁肝、戊肝时有发生。

我们运城当地的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以盐湖区法定传染病信息系统报告为例,近三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2119例,5种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其中,甲肝占0.25%;乙肝占86.47%;丙肝占12.42%;丁肝0;戊肝占0.36%。目前危害较大的是乙肝和丙肝。

三、乙肝和丙肝的危害情况是什么?

乙肝和丙肝是由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都是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食欲减退、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主要特点是容易转化为慢性感染状态,长期携带病毒会对肝脏造成持续损伤,如果控制不好,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癌,即肝炎发展的“三部曲”。在全球2.57亿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中国约7000万人(平均每20人中有一个),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例。全球每年约78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我国约30万人,而且85%以上的肝癌都和乙肝、丙肝有关。

四、乙肝和丙肝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乙肝和丙肝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血液,造成感染,主要传播方式是:1.母婴传播: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和新生儿。2.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共用剃须刀、牙刷,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甚至不消毒而重复使用的被乙肝、丙肝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内镜、针头、牙钻、文身针等器具。3.性传播: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发生感染,包括异性、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五、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如何预防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妊娠或分娩的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时年龄越小,转化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风险越高,因此开展乙肝母婴阻断的意义重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确保住院分娩,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六、对于乙肝和丙肝,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乙肝和丙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文身、文眉、穿耳洞、针灸、修脚等;避免和他人共用容易被血液污染的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二是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一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此后每2年至3年应该检测乙肝抗体,如果是弱阳性,应加强一针剂,阴性者应全程接种3针。成年人应该主动检测乙肝抗体,如果为阴性,应秉持主动自愿原则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七、成年人应该主动检测乙肝抗体,如果抗体为阴性要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在哪里接种?

可以到盐湖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部,免费检测乙肝抗体,如果为阴性可以自愿自费接种乙肝疫苗。24小时咨询电话:8688376、8751225。

也可以到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乙肝疫苗。

八、对人们危害较大的丙肝有没有疫苗?它该如何预防?

丙肝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但丙肝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肝多见。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大力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目前丙肝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查出丙肝,通过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治愈。目前大部分丙肝患者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愈率高达95%以上。

九、乙肝和丙肝危害比较大,那么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呢?

当前危害群众健康的主要是乙肝和丙肝,但其他病毒性肝炎也时有报告。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就餐公筷制,不吃生食,不饮生水,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近几年,盐湖区无丁肝病例报告,丁肝预防措施和乙肝相同,只是目前尚无丁肝疫苗。

十、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接触,会被传染上肝炎病毒吗?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研究结果未发现乙肝和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但是,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避免共用餐具等生活接触传播。

十一、如何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

虽然日常生活工作的接触不会被传染,但在很多场合还是会出现肝炎感染者被歧视的现象。为了消除大家的这种歧视,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其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中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收或要求退学。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健康体检非因受检者要求不得检测乙肝项目,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解聘。

十二、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哪些义务?

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甲肝、戊肝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消除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形势严峻,长期积累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较大,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有发生,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治病毒性肝炎,需要部门密切协作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参与及支持。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努力消除肝炎危害,为“健康中国”加油! 盐湖疾控供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