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26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卷……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人都是幸福的。”
“我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个都不能少。”
……
近段时间,位于河津市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清涧湾支线的国营苗圃院热闹了许多。
坐落在这里的河津市生态科普馆,让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欣赏到了河津生态之美,也切实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河津市生态科普馆一角
该馆以“表里山河生态美,古耿大地日月新”为主题,分为“天赐要津·绿之美”“地蕴秉赋·绿之洲”“水映天色·绿之墨”“禹塑龙门·绿之碑”“今筑古耿·绿之梦”5个展区,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平台,加快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学子走进科普馆,感知生态之美。
黄河,从雪域高原一路奔腾,经晋陕大峡谷来到河津,孕育了河津的山水沙、滋养了河津的林田湖、润泽了河津的人与物。步入展馆,绿意盎然。第一展区通过生动的宣传视频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反映出河津整个生态系统是比较完备的,特别是印证了“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一论述。
第二展区包含3个展点。第一个展点是绿洲精灵:通过视频和实物标本,让人们近距离认识动植物的生长特性,感受生命的“力量”。第二个展点是绿洲共鸣:通过打造“仿真生态园”,让人们借力声音、形态等,多维度、沉浸式体验生命与大自然的共鸣之美。第三个展点是绿洲共生:通过电子显示屏,可以查看各种动植物的习性,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第三展区主要展示了湿地之韵。湿地是地球的天然宝库,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有“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因此,人们要关注湿地、保护湿地,让“地球之肾”健健康康。
第四展区主要通过大事记、《绿色丰碑》宣传片及荣誉墙,展示了龙门儿女以高山作纸、汾水为墨,书写的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绿色篇章;以丹心如炬、信仰似柱,铭刻的一座座彪炳史册的绿色丰碑。
第五展区主要展示了河津干果经济林和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一首首感情真挚的诗歌,一张张精美生动的照片,让人憧憬、让人向往。
望见山水,拥抱绿色。河津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即日起至8月15日,馆内安排有讲解员。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进生态科普馆,徜徉于“山水林田湖草沙”,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记者 景斌 实习生 陈腾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