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7-02
嘉宾王水成:全国食疗养生大会高级顾问,国家一级健康管理师。
肝胆相照是中医养生理论中的一个词语,现代的人们大都用这个词来形容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亲密的关系,其实中医的肝胆相照指的是肝与胆相表里,在生理活动方面联系密切的意思。了解中医关于肝胆相照的真实含义,对我们养生保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活中应该如何养好我们的肝和胆?哪些不良嗜好又会伤害到肝和胆呢?
【问】肝和胆都是身体的五脏六腑,也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器官,那么能具体讲一讲肝与胆的关系吗?
【答】根据中医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在中医中,肝脏属于“五脏六腑”中“五脏”的序列,而与之对应的“腑”正是胆。胆汁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到肝。另外,在精神情志方面也反映了肝胆的密切关系,比如怒伤肝,对胆也不好,只有肝胆之间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
如果说在健康状态下,肝胆相照的内涵是“一荣俱荣”,那么,到了疾病的状态下,这种关系就会表现为“一损俱损”,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
一方面,进入肝脏的细菌、病毒,如果不能被就地消灭,就可能侵入胆囊,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性肝炎后,常会出现病毒性胆囊炎的原因。而胆结石的发生则跟怒气郁积有关,肝“受伤”自然也难免。其他如黄疸、口苦等症状,多也是肝胆有湿热的表现。因此。在疾病预防上,要肝胆病同防。首先要保持心情的舒畅,肝气通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利于脂肪的转化和全身代谢的调整;其次,平时多注意饮食,限制烟酒,减少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也不仅是在预防脂肪肝,同时也能预防胆结石。
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叶之间。肝与胆在五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肝与胆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动方面。
1.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贮藏、排泄胆汁。共同合作使胆汁疏泄到肠道,以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胆才能贮藏排泄胆汁,胆之疏泄正常,胆汁排泄无阻,肝才能发挥正常的疏泄作用。
2.精神情志方面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有关。肝胆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故曰:“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类经·脏象类》)。
3.生理方面
若肝失疏泄,可影响胆汁的生成、排泄并引起消化机能异常。若胆汁排泄障碍,亦可引起肝之疏泄异常,临床可见口苦、纳呆、腹胀、胁肋胀痛,甚或可见黄疸。常以疏肝利胆之法以治之。
治疗上常肝胆同治,如肝失疏泄则影响胆汁分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失常,也会影响到肝,所以肝胆症候同时并见。如肝胆火旺,肝胆湿热,临床均有胁痛,黄疸、口苦、呕吐、眩晕等,采用肝胆同治,以清利肝胆之法,既治了肝又治了胆。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