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愿作国宝“解语人”

​——在运城博物馆感受志愿讲解服务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6-19

记者 付 炎 李丹凤

“山西运城博物馆,你们怎么敢这么做呢?”表情较为凝重,语气略带质疑。看到这里,你可能认为这是一条“吐槽”视频。别急,反转来了。“这儿的讲解员用的是扩声器,整个现场参观的人都能听见,不收钱。博物馆免费开放不稀奇,但像运博把志愿讲解服务做得这么好的,并不多见。”

这条发布于6月17日中午的短视频,目前居抖音热榜运城榜TOP1,热度持续攀升。视频创作者是一名外地旅行自媒体人,刚刚参观完运城博物馆的他感慨道,运博的志愿讲解服务十分走心。

无独有偶,前不久的端午节假期,央视《焦点访谈》也聚焦运城博物馆,重点讲述了“为文物发声”的运城博物馆志愿讲解团体。

近年来,“博物馆热”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也成为旅游新风尚。文物不言,自有春秋,而在追求沉浸式旅游体验的当下,“讲解发声”更显重要。不少人逛博物馆的动力,就源于在聆听讲解中跨越时空、对话历史,从而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免费认真讲述,耐心交流互动……频频受到点赞的运城博物馆志愿讲解团队,是该馆近年来打造的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因身着蓝色马甲,队员们被游客亲切地称为“运博蓝”。

2017年,运城博物馆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近7年来,先后有185名成人志愿者和193名学生志愿者加入团队,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4万小时,提供讲解累计达3万场次,服务观众超14万人次,成为运城博物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期,该馆精心推出“蓝影随行”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并于2022年荣获运城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山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记者了解到,每年运博招募志愿者公告发布后,许多怀着探索历史热忱、致力于文化传承的市民踊跃报名。其中,有机关干部,有学校教师,有企业职工,还有热爱文博和社会实践的大中小学生。

供职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李昭蓉2020年加入“运博蓝”。她告诉记者,每一件文物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她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去讲好河东故事,更愿意用志愿服务诠释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像李昭蓉一样,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文博爱好者相聚运博,经历了严格的初筛、面试、复试,最终具备见习资格。流程严谨完整,才确保了整个团队荣誉感强、专业素质更强。

展厅讲解岗考验着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为了让志愿讲解员能够尽快胜任工作,运城博物馆开设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内容既包括博物馆基础知识、志愿者服务理念等文博专业知识,也包括形体、讲解词写作等专业性训练。经过多轮考核后,讲解员才能走到游客面前。

完成从观展人到讲展人的转变之后,志愿讲解员们时刻保持热爱之心,用上乘功夫在城市“会客厅”讲述“国宝”故事;保持奉献之心,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致力于当好城市文化的“摆渡人”。

前不久,李昭蓉在全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荣获“山西省优秀志愿讲解员”称号。在那条火上热搜的短视频中,创作者也高度评价李昭蓉的讲解水平。对此,李昭蓉说出了自己的讲解“小诀窍”:自己在成为志愿讲解员后,不断学习文物知识,坚持多查多看,丰富知识面。在为游客讲解时,还会因人而异,调整讲解方式,融入相关典故,让游客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用心讲解,是运城博物馆每一名志愿讲解员的必备素养。

“我今天分享的是唐寅的《葑田行犊图》。这幅名画诗画互阐,以‘牛角挂书’的典故为主题,刻画了一位素衣文士手持竹鞭跨坐牛背之上,任凭牛儿信步闲行的情景。”一大早,值班志愿者悉数到岗,整队集合后,志愿讲解员刘汾领读上述内容,并向大家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

这是运城博物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正在召开的例行学习分享会。每天会上,志愿讲解员会根据自身兴趣特点,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知识分享。整个过程,既是知识的输出过程,也是知识的输入过程,帮助每名志愿讲解员保持热爱、不断进步。

“参观者已经完全不满足于知道一个知识,他们的需求是借助这个知识打开人生的广度。”荣登《焦点访谈》的志愿讲解员李国瑶从2018年开始,每个周末都会到运城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讲解。几年来,她和“运博蓝”的小伙伴都感受到了参观者需求的变化。

怎么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除了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志愿者开展专业培训指导,运城博物馆还定期组织志愿讲解员进行学习和考核。志愿讲解员之间也会交流讲解内容,学习专业知识。此外,去年以来,该馆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精心推出了“运”端记忆、云上“游”运博等线上公益特色讲解活动。广大网友涌入直播间,跟随志愿者的视角,沉浸式感受文物力量、体验文博魅力。

“一路走来,我不断地从团队汲取养分、收获能量,从一个文物‘小白’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讲解员。服务游客的每个瞬间都能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觉得特别有意义,运博志愿工作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运城博物馆首批志愿者刘丽这样说道。

时间流逝,历史绵长,唯有博物馆记载了最直观的变化轨迹。赓续文脉,传承基因,每一名志愿讲解员倾心守护着承载文明与历史的璀璨记忆。正如他们所说,愿为星光一点,烛照文化传承。

随着运城文旅持续出圈出彩,越来越多的文博爱好者渴望以志愿者的身份走入博物馆、穿上蓝马甲,奉献光与热。

从运城博物馆获悉,2024年志愿者招募即将结束,截至发稿时,已有230余人报名,其中,包括一名博士、多名硕士以及许多即将放暑假的中小学生。高素质人才和青少年的积极参与,有助于运城博物馆持续提供精细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正因为这样,“博物馆热”才能不断延续,文化盛宴才能让更多人共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