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4-06-04
戚风
柴世盛是浙江山阴(绍兴)人,考中进士后,曾任河北阜城知县(县长)、天津农垦局长(屯田推官)等职务,明亡之后,他出家为道士,居住于北京夕照寺(今位于北京市广渠门大街中街)。
明末清初,连续的战乱令民不聊生。而作为京城的顺天府(今北京),情况更为糟糕。顺天府在明万历六年有人口70万左右,到了清顺治十八年,只有人口10万左右了。到处都是逃难的难民和失去依靠的婴儿。
柴世盛发现路上有很多奄奄一息的弃婴,觉得孩子们可怜,便在夕照寺以西募款建了一所育婴堂,并在育婴堂外种植了许多柳树,所以该堂又叫作万柳堂。
柴世盛在北京的崇文、宣武、朝阳、安定等城门设立收婴分处,均备4辆牛车,巡行各街道,收集弃婴,运载亡婴回育婴堂以安葬,又以两个藤筐为担子,用来挑活着的婴孩回育婴堂喂养。活弃婴带回后,柴世盛为其登记注册,孩子们一律姓“柴”,男孩字辈一律为“仁”,女孩字辈一律为“慈”。柴世盛雇来健康的奶妈,建立哺乳室,给予编号,由奶妈居住于内抚养婴儿,她们每月按时将孩子抱给育婴堂主事人查看,育婴堂给奶妈分发工钱和赏钱。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以私人身份向柴世盛的育婴堂捐款1000两,并令各部各捐1900两,还在多地购置田产,年收租金作为抚养孤儿之用,并赐书“功深保赤”匾额悬挂于万柳堂的厅堂。此外,雍正多次下诏,命令全国向柴世盛学习。(《上海法治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